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專注力與表述力在閱讀理解力訓練上的養成(2018下半年分享前的整理)/畢仙蓉老師

第一場在彰化縣僑愛國小
(感激白沙國小與僑愛國小的老師!我左手邊是白沙彩鳳校長,右手邊是僑愛教導麗珍主任。)
第二場在台中市新光國中國文科(講題:從107年國中教育會考談起)

敬愛的老師:
    您好!十二萬分感謝您前來聆聽我三十年來的國文教學經驗。三十年這條漫長的路,行至今日,對我而言仍須步步為營,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
    我總要求自己演講前教些什麼,趁新鮮分享出去。無意間發現至各校演講,其實就是要求自己在教學上不得偷懶且要不斷精進。另外發現:表述力與思辨力,根本深深地影響考試力。雖然沒課時,還不能休息因為要與信賴我的各校老師分享,但這也是我在教學流程上大致能暢行無阻的原因之一。
    今年下半年分享主題《專注力與表述力在閱讀理解力訓練上的養成》,因此請恕我必須從平日閱讀、寫作、口語表達與判讀等訓練談起。在我分享這幾類作法的同時,相信老師們不難了解它們確實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的學生是國中生,術業有專攻,我不敢在國小與國中老師面前班門弄斧地說國小生應該怎麼教,而高中生又應該怎麼教,因此僅能老實說我如何教國中生。相信老師們冰雪聰明,一定可以從中思考適合自己學生的作法。

201894 星期二
國文科的考試力在國文課如何養成/畢仙蓉老師

★以下內容,若覺熟悉者,必是因為讀過我發表的作品。今日簡化後重提,主要是因為新接國二班級,必須讓家長與學生一起瞭解我在國文教學上的方向以及我對增強學生語文能力的用心。感謝家長一同關心!
   國文科的考試,包含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寫作測驗)。面對選擇題,需要尋找線索與思考判斷的能力以增強作答力。寫作,需要閱讀力與省思力以增強表述力。
    凡做過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歷屆試題的人,不難發現「尋找線索以解決問題」是一份試卷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試題,必須具備的能力。這份能力理應愈早具備愈好,而具備它的條件,就是擁有「尋找線索」的習慣。
    「教書應該把學生教靈活」,從我有這樣念頭的那天開始,便採用「尋找key words and key points」的教法,並請學生依據它們解釋正確答案的理由。為了看見學生的思考方向,(好知他們的學習,是「真懂」還是「裝懂」),總會在每一課之後,批改應用練習、習作與試卷上的畫記(key words and key points)。這樣的工作,雖然辛苦,卻令我覺得踏實。唯有這樣做,才能養成學生作答時,不存著「大概是」與「隨便猜」的心態,而是經由判斷作答。況且,我希望學生能有思考判斷的習慣與能力,這項能力一旦養成,在他們人生中,將可協助他們面對各方問題時,有謹慎思辨的習慣。
    我固然注重孩子們的學業成績,但從不忽略他們的人格成長。因此,我的國文課,在三年的課程中,不僅教授國文知識、培養考試能力,更不忘加強學生的閱讀力,並從閱讀中,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幸好迎戰國中教育會考,正需要閱讀力)。然授課時間有限,我總要求自己在有限時間內,一次同時訓練學生各方能力。因此課堂上的閱讀訓練,必須結合考試力,也就是除了作答力,還需有表述力(口語表達與寫作)。選擇的閱讀素材,以「品格陶冶」為主(盡量以可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動畫、音樂MV、真實故事、新聞……來設計題目),其次是時事問題(不涉及政治與宗教)。我定義的閱讀是:讀一則小品、一首小詩,欣賞一首歌、一幅畫、一部影片,看一地風俗民情……都是閱讀,尤其與思辨能力同時進行的時候,那不僅是有意思還是有意義的閱讀。
    老實說,一個班級若是由我從一年級帶起,這套訓練將更完整,隨著年級增加,會逐漸增加試題練習的機會,相對的,其他訓練就會減少。
    為了協助學生解決問題,我會注意他們誤將哪些選項視為正確答案,並進一步詢問他們選擇的理由。從學生回答中,我可以知道他們思考的方向,並就那些很可能是錯誤的方向解惑。那時,我又忽然領悟:錯誤,就是解決問題的開端。從錯誤中「辯證」,可以是老師與學生的質詢與答辯,更可以是同儕之間的對辯。最後辨正問題。學生也因此不再「似懂非懂」,更不會「不懂裝懂」。
    不記得從多少年前開始,我要求學生必須對著同儕解釋「為什麼這是答案」並同時解釋「為什麼那些不是答案」。為了鼓勵學生勇敢針對自己的錯誤提問,我常強調:「有時答錯,並不是你的錯。」因為有些題目確實設計不良(出題者或許以為學生的思考方向會與老師一模一樣),甚至還可能給錯答案。
    若真要學生徹底明白「為什麼」,我會在批改key words and key points的判斷評量時,將一個班級中,不少學生會寫錯的題目,拿來在課堂讓學生之間討論:「為什麼它們不是答案?」為了使每位學生整節課專心聆聽教師或同儕講解,發下一份小小「理解題疑難解說卷」的同時強調:活動結束,立即繳回此卷作為另一次評分或獎懲使用。(請見「從「課文朗讀有聲書」賞析〈我所知道的康橋〉之後呢/畢仙蓉」)範例請見〈錯誤是解決問題的開端/畢仙蓉〉
    我常擔心時間不夠用,也擔心學生的負荷,因此好幾年來都不給回家作業。也因為不給回家作業,我更重視課堂的任何訓練(看得出學生也受我影響)。老實說,不給回家作業,是因為我相信:想多學者,自然會多學;不想的,也是應付了事。何苦將我批改作業的時間浪費在應付了事的人身上?說到回家作業,教師不妨提供備課用書(教用本)電子檔給學生,因為有助於學習超前的孩子,也有助於學習落後的孩子。很久以前,我便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我們不能忽略每一個孩子的需要,更不能因為極少數的孩子,而犧牲大多數孩子。
     說到備課用書(教用本)電子檔給學生這件事,正提醒老師:課堂有許多比老師記誦備課用書更重要的事。那些事,就是增強學生考試力、思辨力、閱讀力與表述力的關鍵。況且,一個老師如果有搜尋資料與閱讀的習慣,一定可以找到比備課用書裡更精采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例子(與課本相關的,包含延伸閱讀)。當然不可否認任何一家出版編寫備課用書的用心,老師可判斷其中必須講述的部分,由自己講述或印製成講義並設計題目,由學生依據題目,尋找講義中的相關部分來發表。
    我曾聽過三句話,也從自己一套思辨力與表述力訓練中得到印證。相信自始至終信任我教法的學生,也會有同感。最後以這三句話跟大家共勉: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 若是認為「畫記線索」這件事複雜、麻煩,而不去做,那麼學生不會養成習慣,遇到試題,只碰運氣。運氣好,看得懂題目,能寫對答案,而看不懂題目,也可能「猜」對答案;運氣不好,結果只有一個:寫錯答案。「畫記線索」可以使學生專注於題目(這也是培養專注力的一種方法)。熟能生巧,習慣(畫記線索)成自然,遇到複雜的題目,不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它麻煩,更不會打退堂鼓(放棄它),那麼作答這件事,就一點也不複雜了。以上是我對「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這句話的新詮釋。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與「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這兩句的道理,請從「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那例子延伸思考,不難明白。
    雖然像我這樣用心在國文教學的老師,仍無法保證常態分班的狀態下,每個學生都能考出他們自己以及家長和我的期望(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教學可以),因為我們無法掌控學生自己才能掌控的事,也無法為他們的人生作任何決定(請見〈為什麼無法讓所有學生都有A成績/畢仙蓉〉),但學習過程養成的良好習慣只要持之以恆,累積的實力,絕不容小覷。

以下簡述其他作法
完整內容請見聯結
2018913 星期四


    教師自製解析卷,有什麼益處呢?請從以下見端倪:
    倘若您的國文課想教給學生更多知識,也教給他們更多受用能力,卻因必須花費不少時間在「等待學生抄寫(筆記)」這方面,怎麼辦?如何節省我和學生的時間,做更多更有效的學習?有時不妨採用我這樣的方法:將解題過程製成講義,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省去師生的超寫時間,直接看著講義),帶著學生閱讀。甚至還可以藉此講義進行抽問,以知學生專心程度(是否真專心閱讀)。這樣的講義,可以照顧到各種程度的學生,老師不必擔心筆記寫得慢的學生跟不上老師講解速度,還可讓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的學生方便了解。以下是我在批改學生十題理解題後,發現需要講解的地方。為了使任何程度的學生都聽得懂,盡量說清楚、講明白。最後附上這堂課並未測驗的【重要記憶題】解析。

201898 星期六
    每一週的短文寫作,是在我完成一課教學後進行。每次的題目,不一定與當週上的那課相關,但今年的第一次短文題目〈一場西北雨〉,是配合第一課陳冠學先生寫的〈田園之秋〉。寫作前,我先以閩南童謠〈西北雨〉作為文本教學的結束。分別播放了動畫版與北京天使合唱團歌唱的版本供學生欣賞,再提醒學生仔細看大陸旅美畫家李自健的一張圖畫,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畫的背景,提醒學生:在僅有二十分鐘可以抒發的時間內,若想不起什麼題材,就藉由該張圖來表述。另外,鼓勵學生參考第一課使用的詞句,以增加作品的程度。文章結構這方面如何訓練?我先朗讀學生手中已拿到的小短文〈蝴蝶蛹〉這篇從《學習電子報》印下的故事,再講述它的結構,鼓勵學生模仿:從事件敘述開始,最後寫到事件的啟發。此處,我強調:最後寫的道理,必須清楚令人看出是由前述事件發展而來,不能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因為擔心寫作力不佳的學生在短時間寫不出,便在黑板寫下一短語供學生參考使用,但仍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會更好。若想知道我如何進行整課教學,請見我的國文教學如何進行(2018年版)說明。

2017103 星期二

    要段考了!段考、月考、定期評量……,雖然名稱不同,但皆是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老師製作複習講義供學生閱讀,如何確知學生吸收的情形?長久以來我要求學生以「畫記關鍵處」的方式證明自己閱讀的專心度。「凡努力,必留下證明!」這是我從「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句話昇華而來。「留下證明」更明確表示自己努力思考及理解的過程,這才更有說服力,不是嗎?無論是老師的努力,或學生的努力──老師教些什麼,學生做些什麼;老師用心多少,學生做到多少──不留證明,哪天遇上懶於學習卻將責任推卸給老師的學生,或遇上聽信孩子片面之詞而不認清孩子實際程度與學習情形的家長,認真的老師如何證明自己付出的精神呢?今日以「文意複習」這項作法為例,讓老師監督學生的專心度,也讓家長看見老師認真訓練學生思辨力的結果。提供優良範本之前先說明:「文意複習」是以當今「國中教育會考」著重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

2017102 星期一

    一般老師在學生測驗之後,會親自為學生解惑。認真的學生除了聆聽外,還會認真記錄。倘若我們把這種教學法改成由學生解答同儕的疑惑,或是由老師設計題目反問學生的看法,您想這堂課,學生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別讓我們的學生永遠是等著別人告訴他「為什麼」,而是要讓他們習慣自己思考「為什麼」,他們才真是會思考、能辨別的人。思辨能力訓練是我國文教學裡極重要的課程。以下列舉兩題近日複習考的問題,供老師們在班級進行看,若每位學生都有一臺電腦使用則更好(訓練學生蒐集資料、擷取資料與統整資了的能力)

2017916 星期六

    如果沒有國小老師勞心勞力為孩子紮根,國中老師恐怕得費更多時間與體力從頭教起;如果沒有國中老師繼續提供汲取知識的機會並設法開發孩子能力,高中老師恐怕教得更辛苦。不知何時開始,我告訴自己:教學,要帶著感恩的心,並為下一階段的老師種樹。
    閱讀,在我的生活裡是一種品味,也使生活更有品質。而我的生活大部分與學生相連,學生有升學壓力,我自然無法不顧他們的壓力。往往壓力會使人失去生活品質,也讓人無法品味。若是讓「品味」與「壓力」共存於教學上,注入學生學習中,是不是在追求競爭力同時,也能享有學習品味呢?「閱讀理解策略」提升了學生的競爭力,但不表示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品味;學生在閱讀中,有「檢索與擷取」、「發展與解釋」以及「省思與評鑑」等能力,並不表示「閱讀」已走入他們的心靈,沒有用心感受,就不會深刻,不深刻,就難以改變;會寫、會說,不代表已用心感受。我想透過閱讀讓學生不僅有應變考試的能力,更想讓閱讀對學生心靈產生力量——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閱讀裡融入朗讀的原因。

201792 星期六

    能力如果不是天生的,必是習慣而來吧!教師無法教給學生所有,除了學生自己,任誰都無法。或許有人說:「不必教那麼多,教給他們一些就好。」於是教師說的「一些」,常令學生不勝負荷。教師也曾經是學生,可能離學生時代久了,便忘記自己當初須準備好幾科目的壓力;以為學生跟老師一樣,只須專心於一科即可。要不就以為現在的學生跟當年的自己一樣肯苦讀就能成功。
    好吧!就算學生有本事接受老師教給他的那「一些」,他記得牢嗎?能運用嗎?有多少老師可以滔滔不絕精彩講述而令學生目不轉睛呢?這樣的老師常令我自嘆不如,我想他們應該是所有教師中的少數。我雖然礙於性格,無法成為這種教師,但一枝草一點露,我可以善用其他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注力,且讓他們在離開教師之後,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我也不用擔心自己記憶減退,於講述時漏了哪個環節而懊悔。其實我還真希望自己至今能有當初的體力與記憶。
    真是「上天為你關了一道門,必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拜資訊發達之賜,我可以透過訓練學生一些能力,來改變自己教學不足的地方,而這些能力訓練的過程,不僅可使教學加速、加廣、加深,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我不期望每一位學生喜歡我,因為我有我的格調,喜歡或不喜歡?隨人意。但務必要求自己不愧對大部分的家長與學生。我不知教給學生多少才足夠,因此我曾經想:如果能讓學生在需要時刻想起「搜尋資料」這件事,是不是就能解決我一些憂慮呢?如果再提醒他們我曾說的這句話,憂慮又可解除一些了。「永遠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一位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即使他是所謂的專家也一樣。」我還附帶說明:「老師最容易在學生面前展現『聽我的,就對了』的氣勢,誰知老師說那些話的背後有沒有什麼不單純的目的,如:個人偏好、偏見,或是一時情緒?情緒作祟就會失去理智。就算沒有情緒作祟,也可能記錯什麼或誤解什麼。」不管自己聽了什麼、讀了什麼,還要思考、判斷與多方驗證。「搜尋資料」可以協助解決問題,但平日沒有思辨能力訓練,也不行。因此我今日說的「培養學生搜尋資料的能力」還必須伴隨思辨力與表述力訓練。

2017829 星期二

    有人說:「喜歡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但也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是的,捧著報章雜誌與書籍閱讀的孩子,我們哪裡知道那些帶給他什麼?我跟學生說:「永遠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一位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即使他是所謂的『專家』也一樣。」我繼續解釋:這麼說,不是要學生拒聽老師的話,而是希望在「聽」的同時,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分辨那些話真適用於任何時候嗎?此外,真沒有參雜說話者任何情緒或偏好?老師的身分至今仍受多數人信賴,學生尤其容易將老師視為他們學習與信仰的對象。老師之中若再具有一點專家形象的,那更不得了。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學生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何況再偉大的人都有情緒。倘若因為教師的情緒而說出不得體的話來影響學生,我們是不是要承擔孩子的一生?那太沉重了。所以我希望學生多涉獵相關知識再思考是否要發表議論,讓他們知道說話要負責任,也讓他們明白「知識」對生活的影響。我要讓學生知道:知識和品德──二者缺一不可。或許我們的國文教學應該安排「辯論」課程,老師督導學生查資料(特別是來源可信的資料)和閱讀的過程,讓他們透過較深、較廣的閱讀來增加相關知識;透過辯論來培養「尊重」與「聆聽」的修養。我知道不少老師想加入這樣的課程,但總是會擔憂「進度」問題。所以,什麼是我們的國文課必須在三年內教給學生的,什麼可以不必急著教?必須教的,須教至多細?不必急著教的,是不是可以先教一點什麼?這些都需要團隊思考與共識。


2017828 星期一

請聆聽我如何訓練孩子的閱讀力
一、     閱讀與閱讀力
1.     喜歡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嗎?喜歡閱讀就有閱讀力嗎?何謂「閱讀」?從
PISA啟示錄可見如何改進國文教學方向?
2.     閱讀為什麼需要結合思考力訓練(即教師在課堂推動閱讀的責任與方向)?(請參考思考力與閱讀力在課堂上的運用/畢仙蓉老師
3.     能放心鼓勵閱讀嗎?(請思考:看見有效閱讀是否更放心鼓勵閱讀)
二、     藉文本閱讀進行閱讀力訓練
1.     文本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此處說的「文本」不僅是課文,還包括一切詩文閱讀)
2.     學生只讀國語或國文這科嗎?時間限制是否該考量教學方向?
3.     如何從[讀]培養省思與評鑑能力?
    三、「聽」的訓練,可培養出哪些性情與能力?
        ★前提:專業朗讀者協助
        ★以下訓練,也許不必經過聽的訓練也能培養,但加入專家朗讀是不是感受
          力更強而影響力加倍呢?不妨點入《試在畢得》思考。
         1.辨識美麗文學的價值(我用「美麗」二字,請別誤以為是詞彙之美而已,
           當然也有意境之美、作者用心之美。)
         2.養成專注的學習態度
         1)請參考從有聲書訓練專注力與表達能力
4.     結合電腦培養自學能力
5.     透過分組合作學習培養鑑賞力、創造力與分享力
6.     結合畢老師文言文閱讀訓練方法之一,同時培養自學力、分析力、表述力
以及紀錄重點的能力
1 請參考文言文閱讀訓練I
2 請參考文言文閱讀訓練Ⅱ
3 請參考文言文閱讀訓練III
★更多文言文範本請見《105年全國語文競賽經典古文朗讀前的聯想》,可結合<讀林彧<日出習詩>的聯想與教學運用畢仙蓉老師>中的作法,於課堂實作。
★雖然進行默讀或者僅憑教師講述,仍可能有一些學習上的收穫,但就是少了透過聲音強化「藝術陶冶性情」的機會,也少了上述某些從「聽」的訓練而得來的能力。
 補充(如欲使閱讀活動與品格教育同時進行者,請參考<正向管教的藝術2017新版/畢仙蓉老師>)  
一、    活動之教材由來
      我喜歡將美感教育與品格、閱讀等教育結合,因為「一種作法,三種效益」,省時、省力、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是的,透過我今日介紹的閱讀訓練方式,既可以有效訓練學生思考力與表述力,又可從中培養好品格,最重要的是,能使大多數屬於視覺、聽覺的學習者,因為被教材吸引,而更能發揮學習力。以下提供幾支短片與故事朗讀影片,請老師聆賞同時,也思考:希望學生從中學些什麼?該設計那些題目?如欲結合美感教育,題目設計方向,可以是:你看(聽)見什麼重點?哪些行為令你覺得美?是否有令你覺得不好的行為?請說明。
    提供教材給各位老師之前,先強調我對閱讀下的定義:不只限於印刷的書文,舉凡讀一則小品、一首小詩,欣賞一首歌、一幅畫、一部影片,看一地風俗民情……都是閱讀。凡能打開視野、淨化心靈、增添想像力、讓精神得以馳騁、讓視覺得到享受……,都是閱讀的收穫。尤其與思辨能力同時進行的時候,那不僅是有意思還是有意義的閱讀。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自製解析卷對教學的益處/畢仙蓉老師



    教師自製解析卷,有什麼益處呢?請從以下見端倪:
    倘若您的國文課想教給學生更多知識,也教給他們更多受用能力,卻因必須花費不少時間在「等待學生抄寫(筆記)」這方面,怎麼辦?如何節省我和學生的時間,做更多更有效的學習?有時不妨採用我這樣的方法:將解題過程製成講義,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省去師生的抄寫時間,直接看著講義),帶著學生閱讀。甚至還可以藉此講義進行抽問,以知學生專心程度(是否真專心閱讀)。這樣的講義,可以照顧到各種程度的學生,老師不必擔心筆記寫得慢的學生跟不上老師講解速度,還可讓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的學生方便了解。以下是我在批改學生十題理解題後,發現需要講解的地方。為了使任何程度的學生都聽得懂,盡量說清楚、講明白。最後附上這堂課並未測驗的【重要記憶題】解析。
 第二課 古詩選 理解題解析
直卷.(學生必須對照試卷題目)
13C未必素娥無悵ㄔㄤˋ恨,玉蟾ㄔㄢˊ清冷桂花孤: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ㄔㄢˊ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樹。★★★素娥、嬋娟、玉蟾,都借代「月亮」。嬋娟,是中國神話故事中嫦娥的別稱。有關中秋節的故事,除了嫦娥奔月,還有吳剛伐桂。因此,因此「清冷桂花孤」會想到吳剛伐桂樹,而由吳剛,又想到中秋節
21.「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 白雲無盡時。但:只、儘管、只管
翻譯:請你下馬來喝杯酒,想問你打算到哪兒去?你說因爲不得志志願和慾望得不到實現,要到終南山那邊隱居。儘管去吧,我不多問,那悠閒的白雲沒有窮盡的時候。
賞析: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說出友人心中的鬱悶。至於友人不得意的原因,主要是政治上懷才不遇。五、六句,是他作者王維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後,對友人的勸慰。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爲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是無窮無盡的。這裡明說山中白雲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是人無法掌控的無常「但去莫復問, 白雲無盡時」這兩句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嚮往。(此賞析改寫自《讀古詩詞網》)
.4.
A由景入情,情景與虛實相融→「青青河畔草」至「纖纖出素手」等六句,是寫作者見到的風景與樓上女子的容貌也是一種「景」,兩種景,都是實景符合選項中,「虛實相融」的「實」符合選項中,「虛實相融」的「實」。「昔為倡家女」至「空床難獨守」等四句,是作者想像那女子的故事符合選項中,「虛實相融」的「虛」
B六個疊字詞平仄ㄗㄜˋ錯落而和諧→青青、鬱鬱、盈盈、皎皎、娥娥、纖纖
C描寫景物的層次是由遠而近→「青青河畔草」寫的是河邊的草地,相較於必須近看才知美麗的女子,顯然距離較遠,所以暑於「遠景」。而「皎皎」是指那名女子潔白的肌膚為什麼不是指月光,因為前一句寫「樓上女」,這與「紅粉妝」、「纖纖」、「素手」都必須「近」看才知,因此屬於「近景」。D這個選項為什麼錯?因為「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兩句比前四句描繪得更細膩。所以應該是「先勾勒輪廓,再細部描繪」而非「纖細部描繪,在總述輪廓」
橫卷(學生必須對照試卷題目)
.19.翻譯
    庭院裡一株美麗的樹,開滿了花朵。我攀着枝條,摘下最好看的花,想將它送給日夜思念的人。花的香氣染滿了我的衣襟和衣袖,但相隔遙遠,花兒無法送達對方手裡。只能任由香氣充滿襟袖而無可奈何。這花哪有什麼珍貴呢?只是因爲別離太久,想藉著花兒表達思念罷了。
A)「華」讀ㄏㄨㄚ,與「榮」都是指「花」,但並未強調茂盛。若要說「茂盛」,關鍵在「綠葉發華滋」的「滋」才是「茂盛」的意思。
C)為什麼這首每句都五個字,卻不是五言律詩?因為一首律詩,只能有八句(恰好是八句,不能多一句,也不能少一句),而這首〈庭中有奇樹〉已經超過八句。
D)「何足貴」意思是「哪裡珍貴呢」,這設問法中的激問,意思就是「並不珍貴」。確實!不過是樹上的花而已。或許有學生會說:「詩中不是說『奇樹』嗎?怎不珍貴呢?」殊不知說它是「奇樹」,是因為它「發華滋」→開滿了花。是一種美麗得令作者驚嘆的樹,才說它「奇」。而(D)應該改成→「此物何足貴」強調禮輕情意重
21.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
翻譯:著名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抒情時,必然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寫景時,也必然使人開擴眼界、耳目一新。作品往往脫口而出,沒有人工修飾的痕跡。這是因為他們平日對事物觀察深入,了解得也深刻。
A)「修辭技巧運用得宜」顯然與原文「無矯揉妝束之態」相違背
B)「玄妙莫測」解釋成:神奇奧妙,無法猜測。「莫測」一詞很容易懂吧!它顯然違背了原文「沁人心脾」、「豁(ㄏㄨㄛˋ)人耳目」這必須先看得懂作品才能有的感覺
C)「真實」呼應原文「所見者真」,「深切」呼應原文「所知者深」
D)別出心裁,意思是「心中的構思或設計與眾不同」這違背原文「其辭脫口而出」→既然「脫口而出」,就表示沒有刻意與眾不同。

橫卷L2重要記憶題,請打  題號之後附有解答
五、3.C6.D7.C8.C11.A15.A17.D18.B
補充重要註解
3.題幹:兩地相隔不遠,卻無法相見(A)★★★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又再團聚(限用於談「夫妻」)(B)貌合神離:表面上關係親密,實際上各有心志。亦作「貌合心離」(C)★★★咫(ㄓˇ)尺天涯: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是遠在天邊一樣
6. D)揮手自茲(ㄗ)去,蕭蕭班馬鳴:我們揮手告別,從這裡各奔前程,友人騎的那匹載他遠離的馬,好像不忍離去,蕭蕭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離愁別緒(班馬:離群的馬
7.題幹「昊天罔極」:昊ㄏㄠˋ:廣大。罔ㄨㄤˇ:無。昊天罔極:原指天空廣大無邊,後比喻父母的恩德極大
11. A)★★★風木之思:比喻父母亡故,來不及孝養(ㄧㄤˋ)而生的思念之情(B)★★★如沐春風:如同沐浴在春風之中,和暖舒暢。比喻遇到良師誠摯教誨(ㄏㄨㄟˋ)的感受(C)★★★風行草偃(ㄧㄢˇ):偃: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D)★★★舐犢情深:舐:ㄕˋ舔。犢:ㄉㄨˊ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現對它愛護。比喻對子女的疼愛
15. A)★★★朱門:借代「富貴人家」。因為以前有錢的大戶人家都把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
17. D)宜改成「默默」
18.題幹從「應是」知是推測語氣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蒼天之下沒有一塊土地不是天子的轄地(句中「莫非」並非如(B)推測或反問的「難道不是」,而是雙重否定雀表示肯定的「沒有不是」)★★★(C)從「如果」可知是假設語氣(D)從「不如禽」可知是責備語氣
直卷L2重要記憶題,請打  題號之後附有解答
五、7.D9.B10.B12.D15.C19.B
補充重要註解
7.(甲)耳鬢廝磨:耳與鬢髮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 (乙)★★★動如參商:參(ㄕㄣ)、商:星名。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二星此出彼沒(ㄇㄛˋ),不同時在天空中出現。比喻長時間的分離,難以會面,如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丙)★★★秋扇見捐:見:被;捐:棄。秋涼以後,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舊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丁)咫(ㄓˇ)尺天涯: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是遠在天邊一樣
9. A)★★★淙淙:ㄘㄨㄥˊ ㄘㄨㄥˊ水流聲 (B)★★★琅琅:ㄌㄤˊㄌㄤˊ敲擊金玉發出的聲音,或形容響亮的讀書聲(C)★★★涓涓:ㄐㄩㄢ ㄐㄩㄢ細水慢流的樣子(形容樣子,而非形容聲音,所以不是狀聲詞)(D)★★★汗涔涔:ㄘㄣˊ ㄘㄣˊ形容流汗很多的樣子
10. A)九死一生:形容多次經歷艱險,卻能死裡逃生而得以倖存
12. A)★★★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北馬南來仍然依戀着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二句比喻不忘故土(遠遊在外的親人,應當知道念舊還鄉)(B)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踏過江水去採芙蓉,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香草(C)音響一何悲,絃急知柱促:那樂曲為何是這樣悲傷啊,弦音這樣高亢激越原來是弦柱調得太過緊促的緣故
19. 題幹從「應是」知是推測語氣 ★★★(A)倒反★★★(B)從「恐怕」知是推測語氣(C)從「如果」可知是假設語氣(D)命令語氣
★★★六.題組(二)翻譯
河邊青青的草地,園裏茂盛的柳樹。在樓上那位儀態優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潔白的肌膚可比明月。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纖細的手指。從前她曾是青樓歌舞女子,而今成了喜歡在外遊蕩的遊俠妻子。在外遊蕩的丈夫還沒回來,在這空蕩蕩的屋子裏,實在是難以獨自忍受一個人的寂寞,怎堪獨守!
(青樓,最早是指帝王的住所。後來文人以訛傳訛,就成了「妓院」)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我的國文教學如何進行(2018年版)/畢仙蓉老師



       倘若任教的班級不是三年級,我希望自己能順利讓學生一週寫一次短文,且能在他們將要寫下一篇的那天前(至少是那一天),收到我的批閱以及給全班的總評。為什麼三年級不如此作呢?因為三年級常有模擬考作文(長篇)需要我批改,且學生需要多練習試題,多聽同儕、老師如何解題。而我又為什麼強調「給全班的總評」呢?老實說,一週批改的課堂作業,已夠我忙碌,且我希望學生即時收到回饋,以利下一步的學習(已有許多年不給回家作業,所有作業均於課堂接受我引導而完成。若因不及完成以致隔日繳交者,當然會影響分數)。許多年前,批閱作文,常感慨:同樣的評語,總是一寫再寫,因為好幾張試卷的弊病大同小異,而必須給他們的寫作建議也大同小異。為了有效教學,不知哪一年開始,我統一給每位學生閱讀相同內容的總評,如此有更多精力設計課堂討論。當然,批改每一份作文,仍得修正句子的流暢度,有些作品還得我提醒學生個人需注意的地方。
              每一週的短文寫作,是在我完成一課教學後進行。每次的題目,不一定與當週上的那課相關,但今年的第一次短文題目〈一場西北雨〉,是配合第一課陳冠學先生寫的〈田園之秋〉。寫作前,我先以閩南童謠〈西北雨〉作為文本教學的結束。分別播放了動畫版與北京天使合唱團歌唱的版本供學生欣賞,再提醒學生仔細看大陸旅美畫家李自健的一張圖畫,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畫的背景,提醒學生:在僅有二十分鐘可以抒發的時間內,若想不起什麼題材,就藉由該張圖來表述。另外,鼓勵學生參考第一課使用的詞句,以增加作品的程度。文章結構這方面如何訓練?我先朗讀學生手中已拿到的小短文〈蝴蝶蛹〉這篇從《學習電子報》印下的故事,再講述它的結構,鼓勵學生模仿:從事件敘述開始,最後寫到事件的啟發。此處,我強調:最後寫的道理,必須清楚令人看出是由前述事件發展而來,不能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因為擔心寫作力不佳的學生在短時間寫不出,便在黑板寫下一短語供學生參考使用,但仍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會更好。
                大量閱讀並勤於練習,寫作力當然容易提升。然而我每週必須為學生做的事,不是只有加強他們的寫作力。僅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判讀能力的訓練,即可占去大半時間。今年敝校全八年級生的兩本補充教材(唐詩與古文選讀)皆是文言文,它們又被納入定期評量(俗稱「段考」),不可忽視。如此一來,便無法順利如我所願——每週寫一則短文。這也沒什麼不好,我不必疲於批改作文(忍不住竊喜),也有更多時間訓練學生目前國中教育會考需要的判讀力。再說,運用的基礎應該在於記憶,記得多,再加以判讀訓練,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記憶題,我希望學生趁年輕及早記住,但我不能將時間全花在寫板書並等候所有學生抄寫完畢;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判讀能力的訓練確實很重要,因此我想節省師生一些抄寫時間,便須自製解析卷。既然名為「解析卷」,就盡量解析得清清楚楚,讓常態分班下,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看清楚。說到此處,必須強調:我並非完全不寫板書,必須利用黑板才能方便說明的,如:字形、字音、字義、成語、名言錦句……,當然要寫,且常運用圖像記憶法教他們記住。話說回來,寫作力也屬於考試力的範圍,何時訓練?訓練多寡?過猶不及。學生太常寫作,便少去其他能力訓練的機會;不常寫作,如何從容迎戰教育會考以及未來的學測或統測?總之,我的教學,經常調整;每次因時、因地、因人而調整,皆是為了使學生獲益更多。
         若想知道我如何進行整課教學,請見以下說明:
一、             課堂自學訓練:進入課文前,要求學生以畫記方式證明自己有閱讀每課五大單元:
1.     課文前哨站
2.     作者
3.     題解
4.     課文與注釋(課文,畫記呈現主旨的句子、可能使用修辭技巧的句子以及自己喜歡的句子。注釋,先由我講解重要的部分,再由學生畫記個人需要提醒自己的部分)
5.     課文賞析
學生是否專心閱讀,下課必須立即繳回由我驗收(有時即可利用課堂巡視立刻了解學生專注度)
二、善用影音教學平台,說明作品創作背景、簡介作者、講解課文重點與一般學生必須知道以及可能有疑惑的部分,並教授記憶方式。如需費時抄寫於黑板的資料,事先影印給學生貼於該課。
學生是否專心聆聽,下課必須立即繳回由我驗收筆記(有時即可利用課堂巡視立刻了解學生專注度)
三、指導【應用練習】與【習作】記憶與應用方式
學生是否專心聆聽,下課必須立即繳回由我驗收筆記(有時即可利用課堂巡視立刻了解學生專注度)
四、閱讀理解能力訓練與測驗:同份試卷中的重要記憶題,於測驗理解題之前,先提醒學生於題號上方作「☆」記號,並由我講解。必須於同一堂課測驗理解題,於題號上方作「v」記號。提醒學生:作答原則是「先求有,再求好」(感謝第一位想出此句的前輩,這句真管用!)也就是:畫記線索的過程,於第一次作答題目時,能當下判斷者,即立刻畫記;不能者,則勿非找出線索不可。必須有充裕時間檢查整張試卷,因此作答必須專注與快速,而畫記線索的習慣,是令自己專注的方法。「快速」的定義,不是隨便猜答案,而是透過「選擇是比較來的」這我常說的原則作判斷(此觀念頗適合用於單選題)。而在完成整張第一次作答後,於檢查過程,依據自己第一次畫記的線索思考其合理性,以知自己是否判斷錯誤,是否需要修改答案。此時已是第二次作答,也順便找出第一次未能及時注意的線索,以利確認答案為何者
五、試題檢討:不需每一題檢討。批改每一張試卷的過程中,即知哪些題目需要提出討論,哪些是學生個人程度問題。無論何者,我都會使用粗的紅色簽字筆為學生畫出正確線索,以利他們思考。不須檢討每一題的理由是來自我這許多年的信念: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因此老師必須注重普遍孩子的共同需要。我們沒有理由忽略任何一個孩子,更沒有理由為了極少數的孩子犧牲絕大多數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權益(這也是我為什麼一開學,即提供教科書教用版電子檔給每位學生,無論學習超前、學習落後或想複習者使用的原因)。因此我跟學生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試想:老師如果為了少數學生,一再重複講解,是否等於犧牲多數學生必須繼續學習的需要?當然,一日榮獲「愛心教師」,終身自許為「愛心教師」,我始終懷抱熱誠為向我求教的孩子解惑;非但不嫌他們麻煩,反而慶幸他們願意解決個人問題
    除了課本,年級還有補充教材,如:唐詩選讀以及文言文讀本,我仍需分配時間訓練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唐詩以及文言文的教學法請自行Google,若加上我的姓名,能更快搜尋到)。這項閱讀能力,常需伴隨表述力訓練,才知學生是否真讀懂文言文。
★檢討過程,若課堂時間許可,即先採小組討論,再抽問,最後由我補充說明(詳細作法,請參考:〈五柳先生傳教學節奏/畢仙蓉老師壹、【備課用書】的使用,以及〈國文教學的節奏~文本分析與寫作教學/畢仙蓉老師)學生是否專心聆聽,下課必須立即繳回由我驗收筆記。批改後,於下一堂課發表優良學習單(當然需學生本人同意)。這學習單即是學生的筆記。
六、延伸閱讀結合表述能力訓練(表述能力,包含口語表達與書寫。兩項能力視時間需要決定是否需同一課裡皆進行)
    以本冊第二課為例,我可以善用短片〈陳海萱小朋友的故事〉或者改寫自《學習電子報》〈兩碗牛肉麵〉的故事,作關於本冊第二課〈慈烏夜啼〉以外的延伸閱讀,並加強我歸納的──會考需要的寫作能力──敘事能力與反思能力。特別是反思能力,更要讓學生習慣在發表「論點」時,加入「論據」。作法,請參考〈我在國文課做的事
   「課堂進行延伸閱讀與分享」是我這許多年來的教學特色。近幾年又特別喜歡指導學生拿文本作比較,如〈慈烏夜啼〉與陳海萱小朋友的故事比較。當然有時閱讀不一定會配合文本主旨,純粹是因為自己讀到了,覺得可在課堂來一場思辨之旅,或是讓品格教育不中斷。
七、優良作品發表
    以往這項活動是透過我將學生優良作品整理後,發表於個人的教學平台,還加上作法說明,但隨著視力因長期使用電腦製作教學過程的影響,打算今年開始盡量減少教學過程於平台發表的次數,再說,長年努力的結果,若感興趣者,自然可從我三個部落格得獲靈感(《試在畢得》、《畢老師寫作裁縫室》、《我抓得住——班級經營》)而我若有修改作法,再斟酌是否補充。說至此處,還請各方體諒。日後應該會僅在任教班級,將學生作品掃描後,以投影機呈現與學生們討論。當然,每篇優良作品發表前,仍須先經由學生同意,涉及學生個人隱私而我認為不公開較妥的部分,即使學生本人希望,我仍不予發表。

※補充
可藉以下文章指導學生仿作(相關課文〈慈烏夜啼〉)
兩碗牛肉麵   改寫自《學習電子報》

           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黃昏,店裏來了一對特別的客人———父子倆。說他們特別,是因為那父親是盲人。他身邊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他。那男孩看上去才十八九歲,衣著樸素得有點寒酸,身上卻帶著沈靜的書卷氣,該是個正在求學的學生。
            「兩碗牛肉麵」他大聲地說著。服務生正要開票,男孩忽然搖搖手。歉意地笑了笑,然後用手指指牆上貼著的價目表,悄悄說只要一碗牛肉麵,另一碗是蔥油麵。原來他大聲叫兩碗牛肉麵是給他父親聽的,實際上是囊中羞澀,又不願讓父親知道。
           男孩把那碗牛肉麵移到他父親面前,細心地招呼:「爸,麵來了,慢慢吃,小心燙著。」他自己則端過那碗清湯麵。他父親並不著急著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裏探來探去。好不容易夾住了一塊牛肉就忙不移地把那片肉往兒子碗裏夾。「吃,你多吃點兒,吃飽了好好念書,快高考了,能考上大學,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 」老人慈祥地說,一雙眼睛雖失明無神,滿臉的皺紋卻佈滿溫和的笑意。
           男孩並不阻止父親的行為,而是默不作聲地接受了父親夾來的牛肉片,然後再悄無聲息地把牛肉片又夾回父親碗中。周而復始,那父親碗中的牛肉片似乎永遠也夾不完。
    「這個飯店真厚道,麵條裏有這麼多牛肉片。」老人感歎著。一旁的我不由一陣汗顏,那只是幾片屈指可數、又薄如蟬翼的肉啊。
              做兒子的這時趕緊趁機接話:「爸,您快吃吧,我的碗裏都裝不下了。」

   「好,好,你快吃,這牛肉麵其實挺實惠的。」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