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題目也是解詩線索/畢仙蓉


這是一堂結合觀察力、思考力、分析力、理解力、表達力、聯想力的閱讀課
       自從語資生主動回饋,讓我倍增帶領學生「從解一首好詩增進閱讀理解力」的信心。學生奕儒說:「老師你帶我們解詩之後,我作閱讀測驗更得心應手了。」得到奕儒同意後,在此分享我們師生在一堂課的對話。當天解的是詩人楊穎鋒<>這首詩。於一般的班級進行時,暫勿讓學生觀看我與資優生的討論內容,以免影響判斷與思考。以下與資優生一對一的討論課程之後,立即附上於一般班級的作法與學習單

潮  楊穎鋒

風都睡著了
我以為醒在夢裡
看著那些沉睡的風
看他們的尾巴
拖著小小的漩渦
我卻在夢裡又睡了
和風臥在一起 
臥在他們的夢裡瘋狂
掃過穹頂 海洋和陸地
在星星點落的海島跳舞
我們赤裸 赤裸著透明的身體
把一切也赤裸了
我們的荒誕和狂野
我們是風
~《迎風雁 - 向陽起飛》http://ppt.cc/9vvtO

師:畢仙蓉
生:國三語資生黃奕儒
師: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生:如果分段說,「拖著小小的漩渦」這句之前,帶著一種輕蔑,等著看好戲的心裡。這句之後就是得意的口氣了。
師:「拖著小小的漩渦」這句屬於前段還是後段?
生:前段。從「我卻在夢裡又睡了」是我說的後段。
師:輕蔑?為什麼你有這樣的感覺?
生:「沉睡」、「尾巴」、「小小的漩渦」都給人一種軟而無力的感覺。
師:哦?發生什麼事了?
生:風潮漸弱了。
師:風潮?你怎麼確定?
生:題目呀!
師:太好了!果然過去你練習新詩的測驗題沒有白作(師生皆笑^^)確實詩的題目不可忽視,它和內容有密切關係。那麼風潮真的減弱了嗎?
生:沒有?
師:哦?你剛才不是說從「沉睡」、「尾巴」、「小小的漩渦」都可看出給人一種軟而無力的感覺嗎?
生:「我以為」表示原本是這麼想,而「我卻在夢裡又睡了/和風臥在一起」的
    「我卻」表示事實並非如自己當初所想。可見潮流沒有退去。而且最後出線
     的「狂野」更證明詩人跟著風潮一起了。
師:好!那麼你可以清楚的解釋「我以為醒在夢裡」的「醒在夢裡」是怎麼一回事嗎?
生:很清醒的,以旁觀者的姿態存在。
師:存在誰的夢裡?
生:寶可夢!(生大笑^^
師:咦?不無可能喔!(師一笑^^
生:就說是一些會使人沉醉甚至沉迷的事好了,都像夢一樣脫離現實生活,脫離了真實感。
師:那麼「醒在夢裡」表示?
生:理性的看那些追逐潮流的人。
師:所以「在夢裡又睡了」是?
生:如果是「在夢裡又睡了」表示自己後來也追逐潮流了。但是有一個「又」字,表示他自己原本就跟著潮流。
師:原本跟著潮流能清醒嗎?
生:不容易!但是可能會一面隨著風潮,一面提醒自己要清醒。
師:你說從「我卻在夢裡又睡了」開始進入得意的狀態?
生:嗯!
師:除了「得意」,有沒有更貼切的詞?
生:嗯(思索中)……瘋狂!
師:哦?怎知?
生:「赤裸」、「荒誕」、「狂野」,最明顯的就是「瘋狂掃過/穹頂 海洋和陸地」。
師:那麼你覺得你剛開始說的前段,還是要以輕蔑的口吻來朗讀嗎?
生:不是!應該是(思索中)……
師:也是「得意」嗎?
生:也不是。
師:那麼我先問後段原本說是以「得意」的口吻朗讀,要不要更改呢?
生:通通改!
師:分別改成其他口吻嗎?
生:不是!是一致的!
師:想個形容詞我看看可不可以。
生:嗯(思索中)……
師:看看能不能想出一個代表詩人整個情緒的形容詞,剛好快下課了。
生:嗯(思索中)……無法自拔!
師:好!
★這堂課除了採以往從文本中連結線索的方式解詩,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在我和學生的
  對話中,題目的<潮>往往是我們依據的線索?
以下是我提供一個班級分組討論設計的題目
【說明】
1.     各組成員均須就每一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待教師檢查完畢再進行小組分享
(先完成於每題開頭,須加註自己名字)
2.     1.開始記錄成員中最令自己欣賞的看法(若成員中皆無令自己滿意的看法再跨組尋求)
3.     完成學習單即進行小組口說訓練以備抽問時報告
4.     報告時不得向他人借閱學習單
5.     報告時可攜帶學習單但注視聽眾的頻率愈高則儀態分數愈高
【學習單】
1.     題目訂為<潮>與內容那些地方有關?請依據線索解釋清楚它們的關係。
2.     詩人是否自始至終參與這股風潮?請提出線索說明。
3.     詩人看一件事情的風潮,前後態度是否不一?請提出線索說明你的看法。
優良學習單
 


【甲班學習單批改心得與提問】
       從學生的學習單中,發現有二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詩人並非一開始即加入這股風潮,而另有二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詩人自始即加入。針對第二題出現兩方不同的看法,即可在課堂進行對辯,並要求學生依據詩的線索說明。至於第三題,答案也是出現兩派說法:一派認為詩人態度前後不一的原因是受「看著那些沉睡的風」與「和風臥在一起」的影響。這派大部分的說法類似「詩人從旁觀者至最後淪為身陷其中」。另一派認為前後態度一致的理由是因為「我以為……」與「我卻……」的差異,而作出類似這樣的結論:詩人從頭至尾就在風潮中,而且越來越瘋狂。教師建議第二題和第三題都不妨留意這兩句:「醒在夢裡」和「在夢裡又睡了」。在下一節課,這些都是可以繼續討論的問題,屆時還可鼓勵學生舉例說明。
乙班學習單批改心得與提問
    從學生的學習單中發現三分之二的學生表達個人看法時,不會注意題目,更不會想到「潮」指的可能是流行風潮。且多數學生不似甲班會留意「我以為醒在夢裡」、「我卻在夢裡又睡了」這兩句,因此不似甲班多數學生能判斷詩人一開始即在風潮裡。但是全班學生一致認為詩人在風潮裡的態度前後不一,且將「我卻在夢裡又睡了/和風臥在一起        」視為詩人之前的態度,而從「掃過穹頂 海洋和陸地」視為之後的態度。教師批改學生個人看法後,立即調整作法:
一、     提供與資優生的討論內容以及甲班的優良學習單。提醒學生:提供的資料不代表是標準答案,請學生在閱讀之後可提出疑慮甚至反對意見,但表達時要有線索憑據
二、     設計以下問題供小組討論再進行抽問:
1.「潮」解釋為流行風潮較恰當?還是解釋為潮水或潮汐?請依據線索說明。
  ★先討論這題及抽問之後,確定學生皆明白此「潮」解釋為「流行風潮」較恰當,在進行下一題抽問。
2.為什麼你們同意風潮像「夢」?「醒在夢裡」和「在夢裡又睡了」分別是什麼意思?
3.詩人對風潮前後的態度,「前」應該是從哪一句開始?「後」應該從哪一句開始?
三、重新完成同甲班一樣的第二份學習單:詩人是否自始至終參與這股風潮?請提出線索說明。詩人看一件事情的風潮,前後態度是否不一?請提出線索說明你的看法。請舉例說明,使讀者清楚看出例子與這首詩相呼應。
優良學習單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朗讀比默讀更多收穫/畢仙蓉


    許多事情必須親自做過,且一做再做,傳授給他人的技能,也才真切有用。

    升學考試十分重視的閱讀理解力,藉朗讀以培養。因為須徹底理解作品,才能在朗讀時,詮釋到味。
    知識的擷取與討論,藉朗讀以進行。因為朗讀常須搜尋資料,使讀來無字音上的錯誤,也使正確理解文意與作者情思。
   南投縣埔里鎮駐館作家邵鳳蘭老師:「朗讀比單純用眼睛去看,還要深入很多。」~

   今日與大家談一種能同時獲得多項學習能力的教學法:朗讀。
   說到「朗讀」,許多人以為很簡單──只要將白紙上的鉛字讀出即可。這令不少專家啼笑皆非。但今日不談朗讀原則與技巧,也不要求老師非在課堂令學生朗讀不可。畢竟「朗讀」至今仍屬「小眾」藝術,我正開始努力使它比「小眾」再大一點,使更多人明白它是一種生活藝術,也是一種頗有用的學習法。任何學習的啟蒙十分重要,朗讀也是。若不能有好的學習對象,積累的習慣將難改變。至今我仍在學習中,每一次令自己滿意的作品誕生,欣喜之餘,不忘告訴自己:雖然這次頗令自己滿意,但下次一定更滿意。老師們對於朗讀教學若感興趣,可在南一出版的國中國文教材,找到《畢仙蓉老師課文朗讀有聲書》。還可在youtube搜尋到我以古文、現代文學為主的朗讀影片。可依照我今日分享的幾個單元作法,於教學上嘗試幾次,例如:
    我的學姊──南投縣埔里鎮駐館作家邵鳳蘭老師,她在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聽見‧桃花源》專訪時說到:「大學時,朱廷獻老師說:『因聲以求氣。』透過聲音,能有一層情感的理解。我如果欣賞一篇美文,無論是古文或現代文學,包括我自己的創作,都會用朗讀的方式……比單純用眼睛去看,還要深入很多。」
    邵老師在寫作上的成就,原來有一部分就是來自她──愛朗讀。
    朗讀為何比默讀更多收穫?以新詩為例說明。因為它字數最少,藉以訓練一些能力最方便:
    若要學生判斷一首新詩究竟呈現詩人何種情感,則請他依循詩中線索推敲(請見<以串聯線索的方式讀懂一首詩>)尋找線索時,就是一種理解力與思考力的訓練
    閱讀一首詩,學生常會遇到詞意上的困惑。此時,指導他們利用電腦查詢再與作品對照,判斷哪一解釋才是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若遇上「用典」的詩作,也指導學生利用電腦搜尋典故旭而推敲詩人的意思。進行這類作品的研讀時,我除了檢查學生查詢資料後作的筆記,也會安排小組討論。
    以上不僅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常須做的事,也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補充說明:檢查筆記,是避免學生投機取巧──在小組討論時坐享其成;分組討論,是為了透過「說」,以見思考、組織與表達力的訓練成效。也透過「說」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作法請參考《從一首詩的分段──訓練寫作力與閱讀力》《一首詩在教學上的功能》《從一首詩學習賞詩》《從閱讀一首詩訓練如何藉由朗讀教育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在以上活動進行之後,老師不妨讓學生模仿專家錄製的朗讀,挑選其中希望學生透過朗讀記住的佳句,以獎勵為條件,鼓勵學生朗讀。藉此,學生可有邵老師「比單純用眼睛去看,還要深入很多」 的收穫。
    默讀,往往會以為自己讀懂了,或是只要求自己「大概懂」就好,很難留有深刻的印象。這對於一些好的作品,特別是經典之作,實在過意不去,而學生也錯過可以牢記的機會,他日更容易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

    雖然進行默讀時,也可採前述的能力訓練方式,但就是少了透過聲音強化「藝術陶冶性情」的機會,也少了增加記憶的機會。此外,還可能培養出一些在學習上「凡事差不多就好了」的學生。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課堂自學的必要與引導/畢仙蓉


      近年特別體會教學必須給學生兩項終生學習的能力:一是思辨力,一是自學力。有了思辨力,在光怪陸離的社會,較不擔心迷失乃至沉淪;有了自學力,才可能為自己遭遇的問題找到較可靠的解決方法。
      思辨力,是一種反芻能力,可將所學透過思考理解的過程,理出頭緒並清楚而深刻。
      我跟學生說:「永遠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一位老師說的話,即使是面對所謂的『專家』也一樣。」人終其一生一定要有自學的精神,才可為問題找到較可靠的答案。」會這麼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情緒,老師,甚至專家也一樣。情緒一來,說的話便會夾雜個人主觀意識,更不能成為適切的準則。每個人也都可能有偏好,這偏好伴隨情緒,很容易左右無知的心靈。此外,人有記憶不足或錯亂的可能,說的話就有待商榷。
       養成學生思辨與自學能力的方法,過去於《試在畢得》已分享多次。今日重提,是因為有更好的方法。為了教育,不忍藏私。當然,若說我「畢帚自珍」也無妨,反正過去感受我熱忱者,自能聽之、信之。
       為什麼「自學」不在家就好,而要在課堂呢?「課堂自學的必要」並未否定在家自學,而是希望透過課堂,教學生「隨時隨地都要有自學精神」。你我都知道許多學習,一旦被老師視為「必學」,學生也多半能聽之、信之。過去我提供【備課用書】的講義給學生,並要求他們依據我提出的問題尋找線索,繼而發表。也在作「閱讀理解訓練」時,安排小組討論的時間,繼而抽問。這些方法,目前仍然使用,但更環保節省影印講義的紙張)也能使學生有更接近自學的精神──即是上網查詢資料並解決問題。作法如下:
壹、文本
一、             【備課用書】講義電子檔寄給每位學生。
二、             設計一課問題寄給每位學生並提醒可從【備課用書】講義尋找線索。
三、             要求學生將尋得的答案謄寫至課本,透過謄寫增強記憶。
四、             提醒學生於下一堂課先上臺再接受老師抽問(問題即二、提問)並要求只能攜帶課本上臺(可以參考上一堂課紀錄於課本的答案,但須在教師提出每一問題之後的五秒內開口作答)。有關鍵詞語可依據的問題,在說出答案之前或之後,必須依據關鍵詞語說明
五、             回答問題不可說錯任何字音(故先提醒學生遇有沒把握的字音必須至《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版》搜尋)
貳、應用練習與習作
一、要求學生上網搜尋自己沒把握的形音義(含句子以及閱讀測驗文意)
二、提醒學生將於下一堂課接受教師抽問。回答時,可以參考自己紀錄的答案。
叁、試題檢討
一、教師先批改前一堂課測驗的閱讀理解題之線索畫記。
二、發回批改後的試卷並要求學生利用電腦查詢自己的問題。
三、教師先提出幾題學生必答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電腦查詢。再提醒學生:「除上述必須先解決的問題之外,請再利用課堂剩餘時間,查詢其他自己一知半解或完全不解的問題。若搜尋不到的可跟老師討論。」
肆、閱讀與思考
一、請參考<從國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感悟力與表達力>
二、<文言文閱讀訓練I
三、 <文言文閱讀訓練Ⅱ>
四、<文言文閱讀訓練III
五、<從一首詩的分段——訓練寫作力與閱讀力>
六、以串聯線索的方式讀懂一首詩

 七、其他
更多內容請見《試在畢得》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以串聯線索的方式讀懂一首詩/畢仙蓉

畢仙蓉老師攝於105/12/6

    「詩,很難懂,因為常不知詩人在想什麼,也就不知他在寫什麼。」
      我說:「孩子!有時讀不懂並非你的錯,就像有時寫錯了答案,也不見得是你的錯。因為你寫的是不良試題!」大可不必把每一首詩都當作難懂的作品。何不懷抱一顆「利用線索就能讀懂」的心來讀呢?倘若這麼做之後,還有人說你理解錯誤,那可能就是你線索尚未尋找完整,即斷章取義。再不就是:你非詩人知音也。不是他的知音,又不是你的錯,對吧!
    我雖然喜歡讀詩,卻也沒把握能讀懂任何一首專家(詩人)眼中的好詩。但我一點都不在乎,因為我有我的想像。再說,有些詩人挺大器,不在意你是否理解他,反倒肯定你的聯想,還鼓勵你繼續讀詩。
     不過,教你讀詩,還是有我教學上的目的:希望你透過一首好詩,學習人家的文字,也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前者,不在此多說,唯有你自己多讀、多練習創作,才能耳濡目染;後者,就請你藉由我的聯想,結合詩人的原作,理出線索。例如:為什麼我說:「大謬不然的是/可以啜飲的時刻/竟被成績這現實鬼制控」?為什麼我又說:「如春天的生命/在升學的囹圄中/黯然/想吟哦/聲音卻在試卷上/沙啞」它們最可能的線索在詩人林廣〈書聲〉中的那些地方?而「如歌的詩句/被分數綁架/短檠照亮的/不是詩人的國度/而是隱約出現的數字/想吟哦/又被時間催促快讀/所有文字上的韻味/蕩然」這段聯想又與原詩的哪一段意思最接近?「何時/風能吹動扉頁/讓一字一句鑲嵌在年輕的心坎上」最能呼應原詩的哪一段
    其實,我還希望聽到你的聯想。聽了我的聯想之後,你的呢?或許我們可以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哦!
畢仙蓉老師朗讀林廣詩作

<書聲> 043~302
書聲/林廣 
春天從你翻閱的指尖
輕輕飄起來
遲來的冬寒蜷曲於舌齒間
彷彿戀棧迷失的吟哦
 
想像透明甜蜜的汁液
正溢出小學教室
宛如向日葵跟著老師
搖頭晃腦朗讀詩句
一下子天黑了
只留下淺淺印痕,消失的牆壁
 
舌尖在各類試卷的試煉下
分數的高音不斷拔高、斷裂、墜落
中學的泥濘忽左、忽右
美麗的蝶,找不到自己迷失的圖騰
熾熱的燈,照不亮布滿灰塵的詩集
流星雨,已悄悄殞逝
 
如果仍渴望有韻的跋涉
你會展讀一首秋興或是將進酒
所有的昨日都是掛在風檐的雨滴
透明的音節將在你的吟哦中一一醒來

我讀林廣<書聲>的聯想/畢仙蓉
青春
應該在詩人的浪漫旅途中
探索
讓詩集的馥郁浸染一身
大謬不然的是
可以啜飲的時刻
竟被成績這現實鬼制控
如春天的生命
在升學的囹圄中
黯然
想吟哦
聲音卻在試卷上
沙啞
如歌的詩句
被分數綁架
短檠照亮的
不是詩人的國度
而是隱約出現的數字
想吟哦
又被時間催促快讀
所有文字上的韻味
蕩然
何時
風能吹動扉頁

讓一字一句鑲嵌在年輕的心坎上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