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教學助力之一──解析卷/畢仙蓉老師

 

      很久以前,我就想在每週的國文課裡,多提供學生閱讀機會(無論是紙本閱讀或短片欣賞),還想多訓練學生的判讀力表述力(口語表達與書寫),更想要我的學生普遍認為上我的課是非常有收穫。因此每週(甚至每天),我在教學上,有一日「三省吾身」的習慣:一、今日的教學有效嗎?二、我的教學能讓學生得到什麼?三、我應該怎麼教才讓學生獲益更多?

        製作解析卷,雖然占去我不少休息時間,但看著學生擁有它們時的滿足,看著學生認真讀著它們的模樣時,我這辛苦,值得!尤其當畢業的學生告訴我「畫重點」、「找線索」對他們在高中學習的幫助,更讓我想繼續近幾年這樣的教學習慣──製作解析卷。解析卷對教學有什麼助益?它與「畫重點」、「找線索」又有什麼關係?先讓我們重溫2018913日〈自製解析卷對教學的益處〉這段:

       倘若您的國文課想教給學生更多知識,也教給他們更多受用能力,卻因必須花費不少時間在「等待學生抄寫(筆記)」這方面,怎麼辦?如何節省我和學生的時間,做更多更有效的學習?有時不妨採用我這樣的方法:將解題過程製成講義,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省去師生的抄寫時間,直接看著講義),帶著學生閱讀。甚至還可以藉此講義進行抽問,以知學生專心程度(是否真專心閱讀)。這樣的講義,可以照顧到各種程度的學生,老師不必擔心筆記寫得慢的學生跟不上老師講解速度,還可讓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的學生方便了解。

    再看我以這次模擬考為例,所製作的解析卷:










        我製作的解析卷,不僅有文字解析,還有「線索畫記」。這樣的解析卷,也是一種訓練學生平日練習測驗題,養成「思考力」與「判讀力」習慣的方式。藉由每次評量訓練,一遇「段考」、「模擬考」,以及最後的「國中教育會考」,屆時有沒有在試卷或題本畫記線索,已不重要(因為作答不能只顧「準確度」還要講求「速度」。請參考〈想得高分就不能不知道的事〉、〈如何兼顧作答的速度與準確度),重要的是已經將思考與判讀的習慣,運用在考場上了。

        有了解析卷,教師於課堂上,便有多的時間訓練學生解題能力,如這次模擬考的8,教師可請學生思考:如欲將答案設計成(B),在不必考量文中歷史人物對話是否為事實的情況下,題幹應如何設計?又如47,若要以(D)為答案,文章應如何改寫?






         透過我這樣的解析卷,解決了普遍學生的問題,之後,是不是就有更多時間進行其他方面的教學呢?

         很久以前,我就想在每週的國文課裡,多提供學生閱讀機會(無論是紙本閱讀或短片欣賞),還想多訓練學生的判讀力表述力(口語表達與書寫)……


後記 

    模擬考隔天設計一份學習單,訓練學生判讀能力,也期望能從學生回答中,確認40C選項的設計是否無疑慮。發下學習單之前,我對學生說:「關於40C選項,老實說,我不確定出題者心裡究竟是指哪一部分,或許我在解析卷畫的線索,並非出題者的意思。所以期待各位同學,看看誰的答案令我驚喜。此外,雖然我覺得這個選項說得模糊不清,但我仍擔心是自己思路阻塞,所以想看看各位怎麼說。當然我相信你們如果過去上課有專心聽我叮嚀,應該會記住『不要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座森林』這句話。也應該會記著我說『選擇是比較來的』、『選擇是選最適合題幹的答案』、『一份試卷,非常可能有不完美的試題,我們只能依據題幹選出最適切的答案』這些話。也就是說,你們可以確定這題的AB選項敘述正確,又可確定D選項敘述錯誤,只是C這個選項令你沒把握,當然為了在時間內寫完每一題,且還有時間檢查,必是先選D這個符合題幹『何者敘述錯誤』的選項,接著趕緊往下一題作答。

    接這發下學習單進行分組討論。

學習單    班級:     座號:     姓名:        學習單設計:畢仙蓉老師

 題目來源:109年第一次模擬考

英國著名的海軍將領納爾遜在尼羅河戰役之前,對英國艦隊的所有艦長進行談話。有一位戰艦司令官發問說:「如果我們成功了,全世界的人會怎麼說?」納爾遜將軍回答說:「根本就沒有『如果』這種情況,我們絕對可以打勝仗。誰會願意活著來敘述這次戰役的經過,才是問題。」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納爾遜將軍話與中的涵義?

(A) 不懼怕犧牲,抱持必勝的信心(B)驕兵必敗,須保持謹慎與戒心 (C) 無論勝敗,務求減少士兵傷亡(D)只要盡好本分,成敗交由天定          正解:(A)

1.     在不必考量文中歷史人物對話是否為事實的情況下,如欲將答案設計成(B)(C)納爾遜將軍的回答,宜修改成什麼樣的內容?

答案如果是(B)納爾遜將軍回答說:

 

 

                                                           

  答案如果是(C) 納爾遜將軍回答說:

 

 

                                                              

2.     請見題本第47題,若要以(D)為答案,文章應如何改寫?請以白話文說明

 

 

 

 

3. 請見題本第40C選項:

 (1)這篇哪些地方寫到跟歷史有關?(2)哪些跟歷史有關,且運用類疊手法?(3)哪些句子有感慨人事無常的意味?(4)那些跟歷史有關且又用類疊手法的句子,是表示歷史「積累」嗎?

 

 

 

 

 

 檢討學習單前

先分享林威宇老師對於40C選項的解析(感謝威宇老師提供):



這張學習單是今日國文課完成,經作者同意刊登。最後一題(關於C選項敘述是否恰當)的回答令我驚喜:


2020/9/14補登另一班級優良學習單(經作者同意刊登)。



2020/9/14補登單題回答優良者(經作者同意刊登)。

壹、   如欲將答案設計成(B)(C),在不必考量文中歷史人物對話是否為事實的情況下,題幹應如何設計?

一、   答案如果是(B)「驕兵必敗,須保持謹慎與戒心」

賴承睿

假使我們先預定自己會成功,就無法防備失敗。

李煖旎

我們未必能成功,太自信反而會打亂原先的步調。

楊宥朋

無論成功與否,專注眼前的事,瞻前顧後、步步為營。

陳惟瑜

不要想著成功,要想著敵人會用怎樣的方式與我們迎戰。

石閔云

在還未成定局前,不要預設成功的立場,這個立場會使我們鬆懈。

王冠閎

不能抱持一定成功的想法,必須戰戰兢兢面對沙場上任何突發狀況。

王柏喻

不要假想自己會成功,像你這種心態,最容易在關鍵時刻失誤。

 

二、   答案如果是(C)「無論勝敗,務求減少士兵傷亡」

陳惟瑜

勝敗乃兵家常事,能否看見明日的太陽才是重點。

   李煖旎

   成功當然好,不過周圍弟兄們的性命更重要。

   陳庭妍

   打仗中,必須把士兵安危擺在第一,因為士兵們是戰爭成敗的關鍵。

   王冠閎

  成功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絕對不能失去任何一位弟兄,務求在戰後全員歸來!

   何宜蓁

   為了戰役的勝利,而讓多個家庭碎裂,終究不是真正的勝利。

王柏喻

如果我們的成功是建立在同袍成堆的屍體上,世界上的人只會說我們是用人口輾壓對方,實質上還是輸了。

   石閔云

  我不管全世界的人會說什麼,他們看不到我軍在沙場上揮灑的血汗。我看得到!我只希望你們保護好自己。 

貳、     47如欲以(D)楊樸沽名釣譽,其實徒有虛名」為答案,文章應如何改寫?

陳裕棠:沽名釣譽者,常愛說大話,卻沒有與之相配的實力。所以

1.他的表現不會如此謙虛(「自言不能」)

2.他不會歸隱(「宗既東封還,訪天下隱者,得杞人楊樸,能詩。」)

3.他會背不出其妾作的詩

賴怡蓁:文章應多描述楊樸的態度可能是傲慢、自以為是的說話口氣,而世人對他的描述也更加浮誇。

參、    40C選項:1.這篇哪些地方寫到跟歷史有關?2.哪些跟歷史有關,且運用類疊手法?3.哪些句子有感慨人事無常的意味?4.那些跟歷史有關且又用類疊手法的句子,是表示歷史「積累」嗎?

陳裕棠

1.   二百年的古梅、三百多年的大天后宮、寧靖王的故事

2. 「王生俱生,王死俱死」、「每一個朝代更替,總免不了血腥動盪,犧牲許多自願或不自願的生命。」

3. 每一個朝代更替,總免不了血腥動盪,犧牲許多自願或不自願的生命。

4.我認為歷史積累,需表現以下兩點:

   (1)  消耗性:就像隋朝、宋朝的滅亡,造就了唐朝、元朝的興起──消耗一樣事物,從而創造(積累)出更有用或更好的另一樣事物,也等於先犧牲性命,才能積累歷史。

   (2)  推移性:說到歷史和積累,當然少不了時間的推移,從「朝代更替」就能看出來。

綜合以上兩點,我同意(C)「用類疊手法,展現歷史的積累與人事的無常」。

  賴怡蓁

1.大天后宮、武廟

2.「三百多年的古蹟要慢慢的走,慢慢的看,慢慢的聽」、「王生俱生,王死俱死」

3.五個妃子卻齊聲道:「王生俱生,王死俱死」、「每一個朝代更替,總免不了血腥動盪,犧牲許多自願或不自願的生命。」

4. 我不認為那些跟歷史有關且又用類疊手法的句子,是表示歷史「積累」。「三百多年的古蹟要慢慢的走,慢慢的看,慢慢的聽」,有可能是深入觀察,所以慢慢的走,慢慢的看,慢慢的聽。而「王生俱生,王死俱死」則是表現古代嬪妃生命的卑微,並非歷史的積累。

第一次模擬考第8題與第40題釋復處理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