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會出現行距或標點間距的錯位,敬請見諒。
🌿 【溫馨提醒】
本卷內容僅供教學與學習使用,若需轉載、節錄或引用,敬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並尊重智慧財產權。
成語來源:《文史典故》
解釋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文史典故測驗題(第29~32單元)—選擇題與閱讀題(含解
析)命題/編撰:畢仙蓉老師(AI 協作:ChatGPT)
第 29
單元
1.(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他明明沒有準備報告,還嘲笑同學講得不好,完全是「扣盤捫燭」
(B)兩隊為了一份無關勝負的點心吵不停,老師搖頭說這簡直是「蠻觸之爭」
(C)店家把外觀精緻的模型擺在門口,他以為是真品,失望地說是「橘化為枳」
(D)班長總想炫耀排行第一,但他其實只比第二名高一分,根本是「亡羊補牢」
⭐解析
(A)錯。扣盤捫(ㄇㄣˊ)燭=以偏概全、臆測全貌,只見部分就誤以為全貌。
題意是:自己沒準備還笑別人 → 應是「五十步笑百步」。
(B)對。蠻觸之爭/蝸角之爭:比喻因小事爭吵或戰爭。
為了「無關勝負的點心」吵不停,正是小題大作、爭執不值得。
(C)錯。橘化為枳(ㄓˇ)=環境改變造成本質變壞,
不適用於「模型與真品的差距」。這裡只是「誤認模型是真品」,與環境變質無關。
(D)錯。亡羊補牢=事後補救,還來得及彌補損失。
句子只是說他愛炫耀「只多一分」的成績,完全沒有「事後補救」的意思。
2.(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齊人攫金」,我們兩人可以競爭,但不能讓外人得漁人之利
(B)明明自己也常忘記事情,還說別人粗心,完全是「橘化為枳」
(C)他發下作業後才想起自己今天沒帶紅筆批改,乾脆先放著不管,說這是「亡羊補牢」
(D)老師在台上講課,後排三個人一直聊天、翻袋子、開包裝,害前排學生完全無法專心,這情況活像「一傅眾咻」
⭐ 解析(唯一正解:D)
(A)錯。此情境應為「楚弓楚得」(失物由同國/同團體者尋回)。
「齊人攫金」=見利失態、搶奪得手時行為失常。
本句在講「不要讓外人得利」,與成語本義完全不同。
👉 正確用詞應為:「楚弓楚得」
(比喻本國人或同團體的人拾回失物——引申為「自己人應互相幫助,不讓外人得利」。)
(B)錯。這裡是「自己也粗心,卻笑別人粗心」,
應是「五十步笑百步」。
橘化為枳=環境使人或事物變質,與此無關。
(C)錯。此人根本沒有補救,是「放著不管」。
「亡羊補牢」一定要「出了錯 → 立即補救」,此例完全不符。
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後能及時補救。
(D)對。「一人教導,眾人喧擾」=一傅眾咻。
一傅眾咻:比喻學習受到干擾,難以成效。
老師在講課,後排吵鬧到「前排完全無法專心」,正是典型用法。
3.(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面對未知的挑戰,我們只能「扣盤捫燭」,一點一點地探索解決之道
(B)兩人為了誰先進教室吵得臉紅脖子粗,其他同學都覺得是「蠻觸之爭」
(C)原本樂觀的孩子搬到陌生國家後變得暴躁不安,家人感嘆是「一傅眾咻」
(D)面對客戶的特殊需求,老闆堅持按照公司規定,不肯靈活變通,這種「鄭人市履」的做法讓案子告吹
⭐ 解析
(A)正確。面對未知只能憑局部慢慢摸索,正是「扣盤捫燭」。
扣盤捫燭:比喻只憑局部認識就推測全貌;也可指在未知中摸索。
(B)正確。為極小小事爭吵,就是「蠻觸之爭」。
蠻觸之爭(蝸角之爭):比喻因小事爭執或戰爭。
(C)❌ 錯誤使用(本題答案)。
孩子因環境變動而性情變壞,應用「橘化為枳」,而非「一傅眾咻」。
一傅眾咻:一人教導,旁人喧擾,形容學習受干擾、難有成效。
橘化為枳:比喻因環境不同而使事物變質。
(D)正確。老闆拘泥(ㄋ一ˋ)規定、不顧實際情況,正符合「鄭人市履」。
鄭人市履:比喻做事拘泥成法,不問實際情況。
4.(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我這一桌是出於尊重與歡迎,絕不是高高在上的「嗟來之食」
(B)他看到限量模型立刻失去判斷、搶著購買,被戲稱像「齊人攫金」
(C)班上兩人都寫錯公式,但其中一人還笑另一位笨,簡直是「蠻觸之爭」
(D)好點子並非到哪裡都一樣好用,若忽略文化差異,原本的優勢也可能「橘化為枳」
⭐ 解析
(A)正確。嗟來食=施食者態度高傲,使受者覺得屈辱。
本句明確表示「我們的款待不是那種侮辱人的施食」,完全符合。
嗟來食:施食者態度傲慢,使人感到受辱的食物或施捨。
(B)正確。看到利益或寶物而興奮、失態
→ 正是「齊人攫金」。
齊人攫金:形容見到利益時因貪婪而失態。
(C)❌ 使用錯誤(本題答案)。
兩人都寫錯公式 → 是「彼此一樣差卻笑別人」,應用「五十步笑百步」。
「蠻觸之爭/蝸角之爭」=為小事爭吵,與「彼此都錯卻互笑」無關。
(D)正確。本地好用的點子到他地可能變質、失效
→ 完全符合「橘化為枳」。
橘化為枳:比喻相同事物因環境不同而變質。
5.(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全班都沒交作業,他還笑別人懶,簡直是「蠻觸之爭」
(B)處事要靈活機變,不能像「扣盤捫燭」一樣死守刻板的教條
(C)只照抄別人的好制度,忽略環境差異,最後恐怕會「橘化為枳」
(D)面對災情,他只翻閱報告、不肯親自勘災,這種作法實在是「嗟來食」
⭐ 解析(正解:C)
(A)錯用。全班都沒交作業,他還笑別人懶=彼此一樣差卻笑別人,應使用「五十步笑百步」。
蠻觸之爭/蝸角之爭=比喻因極小的事爭執,與此不同。
(B)錯用。扣盤捫燭=只憑局部認識推測全貌、或摸索不清,
並不是「死守教條」。
👉 若要表達「固守刻板、不知變通」更接近「鄭人市履」。
扣盤捫燭:比喻以偏概全,或在未知中摸索。
(C)✔ 正確。制度搬到異地後可能「水土不服、變質」,
完全符合「橘化為枳」。
橘化為枳:比喻同一事物因環境不同而變質。
(D)錯用。嗟來食=施食者態度傲慢,使受者感到羞辱,
與「不勘災、只看報告」完全無關。
👉 若要批評「只看書面資料、不顧現場實況」,
可以考慮用「鄭人市履」(只看形式、不看實際狀況)。
第
30 單元
1.(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他花多年努力,在科展競賽中奪冠,終於一舉「登龍門」
(B)看到劇組宣布電影正式完拍,導演高興地說全片已經「桃源」
(C)老師請家長不用送禮,有心就好,一束「安樂窩」反而造成困擾
(D)他只是詢問備審資料格式,學長卻指控他想作弊,根本是「黃粱夢」
⭐ 解析
(A)對。登龍門=比喻通過考驗、成功躋身高位。
登龍門:比喻通過某種考驗而成功出頭。
(B)錯。電影拍攝完成=「殺青」,非「桃源」。
殺青:指書籍、電影等完成定稿或拍攝。
(C)錯。一束「安樂窩」無意義。安樂窩=舒適安定的住所。
👉 正確用詞:束脩(ㄒㄧㄡ)
因為「束脩」指學生(或家長)以禮相謝老師(本意為十條乾肉),常用於「敬師禮物」的情境,也常見在「老師覺得不必送禮」的語境。
(D)錯。「黃粱夢」=美夢成空、虛幻的想像。題意是被誣陷
→ 應為「莫須有」。
黃粱夢:比喻虛幻不實的夢或希望。
2.(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劇組宣布本片已經順利「殺青」,大家終於鬆了口氣
(B)他把筆記記得鉅細靡遺,同學都稱他是整理界的「泰斗」
(C)經過努力,他終於搬進心中理想的「桃源」,交通便利又機能齊全
(D)比賽前一天,他幻想自己奪冠後上新聞,這番「黃粱夢」反而讓他睡不好
⭐ 解析
(A)正確。「殺青」原本指用火烘竹簡,使文字固定,後來引申為:
👉 書籍、戲劇、電影等工作完成定稿或拍攝。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殺青」
在竹簡上書寫後,以火烤青,使字跡固定不脫。
比喻書籍寫作或電影拍攝工作完成。
(B)正確。泰斗=在某領域中極具權威。
泰斗/泰山北斗:比喻有極高學術權威的人物。
(C)錯誤。「桃源」=與世隔絕、理想而清淨的境界;
並非「交通便利、機能齊全」的城市住宅。
桃源:比喻遠離塵囂的理想境地。
(D)正確。「黃粱夢」與「黃粱美夢」皆源於:一人睡夢中經歷榮華富貴,醒來才知一場空。
用來形容:
👉 虛幻不實的美夢/不切實際的幻想。
本句描述他「還沒比賽就幻想得獎、上新聞,且因此睡不好」,
完全符合成語「黃粱夢」的語義。
3.(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這個謠言完全「殺青」,沒有任何根據,請不要相信
(B)「始作俑者」雖難辭其咎,但後續的模仿者也應受到譴責
(C)自從他結交了老闆的女兒後,真可說是「泰山北斗」,神氣得很
(D)許多年輕的畫家都將張大千視為藝術界的「魚躍龍門」,努力追隨他的腳步。
⭐ 解析
(A)錯。「殺青」用錯。殺青本義是烘烤竹簡、使字跡固定,引申為:
書稿定稿、電影、戲劇拍攝完成。
👉 若要表達「沒有任何根據」,比較接近的是「莫須有」(但原指罪名憑空捏造)。
(B)對。「始作俑者」就是壞風氣/壞事情的最初發起者。
始作俑者:比喻惡劣風氣或壞事的開端者。
(C)錯。這裡真正貼切的成語應是「魚躍龍門」或「登龍門」。
句意:因為「結交老闆的女兒」而地位攀升、變得神氣。
這種「一下子躋身到更高階層/接近權力核心」的感覺,比較像:
・登龍門:通過關卡,成功出頭、進入更高層級起點。
・魚躍龍門:比喻一躍而上、成功跨越門檻。
雖然這個人不是靠自己本事,而是靠關係「一步登天」,
但就「從平凡位置突然竄升」的畫面來看,要學生判讀,會說這裡應該用的是「魚躍龍門」(或登龍門),而不是「泰山北斗」。
「泰山北斗」是什麼?
用來形容在某領域德高望重、最有權威的人。
通常是別人尊稱前輩,不會拿來說一個剛靠關係上位的人,更不會自稱。
泰山北斗/泰斗:比喻學術或某領域中極受尊崇、有崇高地位的人物。
(D)錯。
句意:年輕畫家把「張大千」視為藝術界的「魚躍龍門」。
這裡「張大千」是一個人、一位藝術大師,應該用來比喻「學界/藝術界的權威」。
「魚躍龍門」是過關成功出頭的「一個動作/過程」,不能拿來指「某個前輩人物」。
這裡最貼切的用法應該是:「藝術界的泰斗/泰山北斗」。
魚躍龍門:比喻通過考驗而成功出頭。
泰山北斗:比喻在某一領域具有極高聲望與權威的人。
4.(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他被誣告作弊,但根本是憑空的「莫須有」
(B)他買了間小套房作為自己的「安樂窩」,總算有了落腳處
(C)累積多年努力突然破滅,他感嘆一切只是「始作俑者」。
(D)這次比賽奪冠,讓他覺得自己終於「登龍門」,開始被看見了
⭐ 解析
(A)正確。莫須有:指罪名是憑空捏造的。
(B)正確。安樂窩:安適、自在的住所。
(C)錯誤。「始作俑者」=造成壞事的第一人。失敗或夢碎不能用此語。
👉 若要表達「努力成空」,較貼切的是「黃粱夢」。
(D)正確。「登龍門」=比喻成功躋身高位或過關。
5.(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這些不實指控全是「莫須有」,沒有任何證據
(B)他年紀輕輕就滿腹憂愁,自稱是個「慘綠少年」
(C)為了迎接正式開拍,他說今天要將劇本完全「束脩」
(D)老師評他研究扎實、見解深刻,是學界的「泰山北斗」
⭐ 解析
(A)對。「莫須有」=憑空捏造、沒有證據的罪名或指控。
句子說「不實指控、沒有任何證據」,完全符合成語本義,是典型正用。
這個成語常出現在「被冤枉」、「被無端指控」的語境中。
(B)錯。「慘綠少年」=形容少年青衫書生的風姿俊秀,
並不是「很憂愁」。
慘綠少年:指少年青秀之貌。
(C)錯。「束脩」=學生敬師禮物,並非「準備劇本」。
(D)對,但語境偏誇大。通常用於權威長者,但語義本身正確。
若要嚴格挑選「最恰當」,在選項中以(A)更為貼切、自然。
1.(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身為軍人就該為國家效命,即使是「馬革裹屍」,也死而無憾
(B)他雖然家境貧困,卻從小立下「鴻鵠之志」,發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
(C)他從一個文弱書生,到「投筆從戎」,成為一名英勇的戰士,這需要莫大的勇氣
(D)「簞食瓢飲」的人,到處都有。你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傷害
⭐ 解析
(A)正確。「馬革裹屍」=戰死沙場,用馬皮裹屍而還。
比喻軍人以身報國、死而無憾的決心。句中寫「身為軍人願意為國捐軀」,十分貼切。
(B)正確。「鴻鵠之志」=遠大的志向。
句意「雖貧困但立志要出人頭地」完全符合本義。
(C)正確。「投筆從戎」=放下文職或書生身分,投入軍旅、報效國家。
「從文弱書生 → 英勇戰士」完全符合本義。
(D)❌ 使用錯誤(本題答案)
簞食瓢飲:生活清苦、飲食簡陋,但仍能安貧樂道。
本句語意是:「因為有人生活貧困,所以不要傷害他們的尊嚴。」
→ 焦點在「尊嚴、氣節、不要欺負弱者」,和「安貧樂道」沒有直接關聯。
若要用本單元更貼切的成語,會是:
👉 正確用詞(語意上更合適):不為五斗米折腰
比喻保持尊嚴,不向權勢低頭。
2.(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在世事紛擾之際,他選擇「東山再起」的靜寂人生,把山林當成最安穩的歸宿
(B)在繁忙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時,他總幻想著能「枕石漱流」,過上清閒自在的日子
(C)他原本埋首書案,立志成為學者,卻在戰亂爆發時毅然「投筆從戎」,走上保家衛國的道路
(D)為了實現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他每天清晨天色微亮便開始練習,真有「聞雞起舞」的精神
⭐ 解析
(A)❌ 錯誤使用(本題答案)
「東山再起」=遭遇挫折後,再度振作、重新出發。
本句卻用來形容隱居山林的清靜生活,完全不符成語語意。
👉 正確用詞:枕石漱流/梅妻鶴子(均表示遠離塵囂、山林隱居的生活)
(B)正確。
「枕(ㄓㄣˋ)石漱(ㄕㄨˋ)流」=隱居山林、恬(ㄊㄧㄢˊ)淡自適的生活。
句中他幻想到山林過清閒生活,完全貼合成語本義。
枕石漱流,也作「枕流漱石」「漱流枕石」「漱石枕流」:指在自然中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
(C)正確。「投筆從戎」=棄文從武、報效國家。
句意從書生轉而從軍,是最標準的用法。
(D)正確。
「聞雞起舞」=聽到雞鳴就起床苦練,比喻勤勉自勵、把握時機努力精進。
句子寫他清晨即起練琴,完全符合本義。
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
3.(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作為軍人應當有「鴻鵠之志」,為國捐軀的氣節
(B)了考上學校,他決心「聞雞起舞」,每天早起苦讀
(C)警察必須深入險境,才能從歹徒手中救出人質,真是「馬革裹屍」
(D)他為了保持清廉,必要時寧可過著「枕流漱石」的日子,也不願接受賄賂。
⭐ 正確答案:(B)
(A)錯。「鴻鵠之志」=遠大志向。
但句子講的是「軍人為國捐軀」的氣節,這不是「有大志」,而是「願意為國而死」。
這要用的是:馬革裹屍=軍人戰死沙場、以身報國也無悔。
白話:鴻鵠之志是「我要成為很厲害的人」的那種志向,不是「我願意為國犧牲」。
(B)對。
聞雞起舞=勤奮自勵、及時奮發。
為了考上學校,每天早起苦讀,是標準用法。
(C)錯。「馬革裹屍」=軍人戰死沙場帶著遺體回來。
警察救人質時不一定會死,也不是在戰場上。
這句想表達的是:
👉 正確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得到成果,就必須冒險。
(D)錯。
「枕流漱石」本是倒用,且意思是到山林隱居、過閒適生活。
原句想說:寧願過清苦生活,也不要被賄賂,重點是「清貧而有節操」。
👉 正確成語:簞食瓢飲
表示生活簡樸、很清苦,但仍堅守操守。
4.(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在山裡的日子雖是「簞食瓢飲」,但他覺得比繁華都市更自在
(B)經歷一次創業失敗後,他沉澱多年,終於準備好再次「聞雞起舞」
(C)她雖出身平凡,卻懷抱「東山之志」,努力向科學家之路邁進
(D)球隊為了提升體能,選擇以「東山再起」的方式晨練,展現十足決心
⭐ 解析
(A)✅正確。
「簞食瓢飲」=生活清苦,但仍然覺得自在或知足。
句子寫:山裡的生活雖然很簡樸,但他喜歡這樣,與成語意義完全一致。
(B)錯。
「聞雞起舞」=天一亮就起來努力,比喻非常勤奮。
句子描述的是:他曾創業失敗 → 休息多年 →
想重新開始。
這是「東山再起」的語意,與「清晨勤練」無關。
(C)錯。
1.「東山」本身可以表示「隱居之志」。
典故出自謝安隱居東山,後來被起用,東山可引申為不仕、隱居的志願。
2. 本句語意是「立大志」「努力向上」,她想成為科學家
→ 有遠大目標。
這是「志向很高」的意思。
👉 正確成語應是:鴻鵠之志(遠大的志向)。
(D)錯。
「東山再起」=曾經失敗 → 再度振作。
球隊只是「為了提升體能而晨練」,並沒有前一次的失敗與重新出發的意涵。
5.(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青年若能有「鴻鵠之志」,必能在未來開創更寬廣的天地
(B)老師一生清平簡樸,真正做到「簞食瓢飲」而不改其志
(C)他本是學者,卻在國難當頭之際選擇「馬革裹屍」,令人敬佩
(D)她立下目標後,便以「聞雞起舞」的精神積極訓練,不敢鬆懈
⭐ 解析
(A)正確。鴻鵠之志=遠大的志向。
青年若有遠大志向,就能開創寬廣天地,是標準用法。
(B)正確。簞食瓢飲=生活清貧、飲食簡陋,但能安貧樂道。
句子說老師清平簡樸、志向不變,與成語完全吻合。
(C)❌ 錯誤(本題答案)
句子說:他本來是學者 → 戰亂來臨 → 決定從軍報國。
這種情況正確的成語應該是:
👉 投筆從戎=棄文從武、放下書卷去當兵報國。
而「馬革裹屍」的意思是:戰死沙場,以身殉國也無憾,強調的是「戰死」。
本句只有「決定從軍」,不是「決心戰死沙場」。
(D)正確。聞雞起舞=聞雞鳴就練武,比喻勤奮自勵。
句子說她「積極訓練、不敢鬆懈」,完全符合成語語意。
第
32 單元
1.(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比賽一路領先,卻在最後一刻失誤,真是「功虧一簣」
(B)只是簡單題目,他卻用最複雜的方法,老師直說是「割雞焉用牛刀」
(C)本來是他負責的工作,主管卻硬要插手安排,這簡直是「買櫝還珠」
(D)兩隊互相爭執不讓步,形成「鷸蚌相爭」,讓別隊得以趁機獲利
✔ 正確答案:(C)
⭐ 解析
(A)對:功虧一簣=最後一步沒做好而前功盡棄。
(B)對:割雞焉用牛刀=小事不必大費周章。
(C)錯誤(本題答案)。
「買櫝(ㄉㄨˊ)還珠」=重外輕內、捨本逐末。
但句子說的是「主管搶著做部屬的工作」→ 這是多管閒事、搶別人工作。
👉 正確成語應為:越俎(ㄗㄨˇ)代庖(ㄆㄠˊ)(不該做的人去做別人的事)。
(D)對:鷸(ㄩˋ)蚌相爭=雙方相爭,第三者得利。
2.(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假裝不聽不看就能逃避問題,這種心態就是「刻舟求劍」
(B)時代變了,他卻還用舊方法處理事情,實在是「曲突徙薪」
(C)讀古典詩,不顧內容,只注意平仄格律,與「買櫝還珠」何異
(D)老舊校舍多處裂縫,學校應及早「狗尾續貂」,整修加固,避免意外發生
✔ 正確答案:(C)
⭐ 解析
(A)錯。假裝看不見問題、以為不看就沒事,是「掩耳盜鈴」,不是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方法死板、不合時宜。
(B)錯。「曲突徙薪」=預防、事先排除危險。
他仍用舊方法處理事情 → 是不知變通 → 應為
刻舟求劍。
(C)對。「買櫝還珠」=捨本逐末、重外輕內。
只看格律不看內容,完全符合。
(D)錯。「狗尾續貂」=後段品質差,不適用於整修。
整修校舍是預防危險 → 應為 曲突徙(ㄒㄧˇ)薪。
3.(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只照課本定義套用,而不看題目變化,就像「買櫝還珠」
(B)作品開頭用心,後面卻敷衍,讓人感覺「一傅眾咻」
(C)這份報告的結論「橘化為枳」,讀者難以確定作者的觀點
(D)社區瓦斯管線年久失修,管委會決定「曲突徙薪」,先行全面檢查與更新
✔ 正確答案:(D)
⭐ 解析
(A)錯。只會照課本套公式、不看題目變化,是方法死板,應用「刻舟求劍」,不是「買櫝還珠」。
(B)錯。「一傅眾咻」=一人教導,旁人喧擾,比喻學習受干擾。
這裡是在說前好後差,應用「狗尾續貂」才對。
(C)錯。「橘化為枳」=同一事物因環境不同而變質。
句子是在說「結論模糊」,應用「模稜兩可」才貼切。
(D)對。「曲突徙薪」=提前排除危險、預防災害。
瓦斯管線老舊先檢查更新,是非常典型的正用。
4.(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錯誤?
(A)若不按情況調整策略,只會「曲突徙薪」地做,等於是無效努力
(B)明知道自己遲交,他卻硬說老師沒公告,根本「掩耳盜鈴」
(C)若只注重外表而忽略內涵,就像「買櫝還珠」一般愚昧
(D)議員為議題吵得激烈,「鷸蚌相爭」的結果使外來勢力趁內耗之際坐收漁利
✔ 正確答案:(A)
⭐ 解析
(A)錯誤(本題答案)。
「曲突徙(ㄒㄧˇ)薪」=預先防範危險,改變火勢可能蔓延的條件以防災禍。
本句要表達的是「不按情況調整策略,只照舊方法做
→ 不知變通」,
應為 刻舟求劍,而非曲突徙薪。
(B)對。明知自己遲交還硬拗,是自欺欺人,正是「掩耳盜鈴」。
(C)對。只重表面忽略內涵,就是「買櫝還珠」。
(D)對。雙方內耗不讓步,讓外力坐收漁利,就是「鷸蚌相爭」。
5.(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有誤?
(A)他想瞞過大家,但漏洞百出,結果變成「掩耳盜鈴」
(B)家長教孩子注意網路安全,也是「曲突徙薪」的作法
(C)他替原本完美的設計加上一堆累贅,變成「鄭人市履」
(D)選校時只看校門好不好看,完全是「買櫝還珠」的作法
✔ 正確答案:(C)
⭐ 解析
(A)對。他想騙大家,其實破綻很多,等於自欺欺人,正是「掩耳盜鈴」。
(B)對。家長事先提醒孩子網路風險,是典型「曲突徙薪」——提前防範危險。
(C)錯誤(本題答案)。
「鄭人市履」=拘泥形式、不顧實際情況。
這句的意思是「後來加的東西反而破壞原本的好設計」,重點在「後面加的比前面差」。
👉 應該用:狗尾續貂=後段品質不如前段。
(D)對。選校只看外觀(校門好不好看),完全不看內涵(師資、課程、校風),
就是典型的「買櫝還珠」——重外輕內、捨本逐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