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堂結合觀察力、思考力、分析力、理解力、表達力、聯想力的閱讀課
自從語資生主動回饋,讓我倍增帶領學生「從解一首好詩增進閱讀理解力」的信心。學生奕儒說:「老師你帶我們解詩之後,我作閱讀測驗更得心應手了。」得到奕儒同意後,在此分享我們師生在一堂課的對話。當天解的是詩人楊穎鋒<潮>這首詩。於一般的班級進行時,暫勿讓學生觀看我與資優生的討論內容,以免影響判斷與思考。以下與資優生一對一的討論課程之後,立即附上於一般班級的作法與學習單。
潮 楊穎鋒
風都睡著了
我以為醒在夢裡
看著那些沉睡的風
看他們的尾巴
拖著小小的漩渦
我卻在夢裡又睡了
和風臥在一起
臥在他們的夢裡瘋狂
掃過穹頂 海洋和陸地
在星星點落的海島跳舞
我們赤裸 赤裸著透明的身體
把一切也赤裸了
我們的荒誕和狂野
我們是風
師:畢仙蓉
生:國三語資生黃奕儒
師: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生:如果分段說,「拖著小小的漩渦」這句之前,帶著一種輕蔑,等著看好戲的心裡。這句之後就是得意的口氣了。
師:「拖著小小的漩渦」這句屬於前段還是後段?
生:前段。從「我卻在夢裡又睡了」是我說的後段。
師:輕蔑?為什麼你有這樣的感覺?
生:「沉睡」、「尾巴」、「小小的漩渦」都給人一種軟而無力的感覺。
師:哦?發生什麼事了?
生:風潮漸弱了。
師:風潮?你怎麼確定?
生:題目呀!
師:太好了!果然過去你練習新詩的測驗題沒有白作(師生皆笑^^)確實詩的題目不可忽視,它和內容有密切關係。那麼風潮真的減弱了嗎?
生:沒有?
師:哦?你剛才不是說從「沉睡」、「尾巴」、「小小的漩渦」都可看出給人一種軟而無力的感覺嗎?
生:「我以為」表示原本是這麼想,而「我卻在夢裡又睡了/和風臥在一起」的
「我卻」表示事實並非如自己當初所想。可見潮流沒有退去。而且最後出線
的「狂野」更證明詩人跟著風潮一起了。
師:好!那麼你可以清楚的解釋「我以為醒在夢裡」的「醒在夢裡」是怎麼一回事嗎?
生:很清醒的,以旁觀者的姿態存在。
師:存在誰的夢裡?
生:寶可夢!(生大笑^^)
師:咦?不無可能喔!(師一笑^^)
生:就說是一些會使人沉醉甚至沉迷的事好了,都像夢一樣脫離現實生活,脫離了真實感。
師:那麼「醒在夢裡」表示?
生:理性的看那些追逐潮流的人。
師:所以「在夢裡又睡了」是?
生:如果是「在夢裡又睡了」表示自己後來也追逐潮流了。但是有一個「又」字,表示他自己原本就跟著潮流。
師:原本跟著潮流能清醒嗎?
生:不容易!但是可能會一面隨著風潮,一面提醒自己要清醒。
師:你說從「我卻在夢裡又睡了」開始進入得意的狀態?
生:嗯!
師:除了「得意」,有沒有更貼切的詞?
生:嗯(思索中)……瘋狂!
師:哦?怎知?
生:「赤裸」、「荒誕」、「狂野」,最明顯的就是「瘋狂掃過/穹頂 海洋和陸地」。
師:那麼你覺得你剛開始說的前段,還是要以輕蔑的口吻來朗讀嗎?
生:不是!應該是(思索中)……
師:也是「得意」嗎?
生:也不是。
師:那麼我先問後段原本說是以「得意」的口吻朗讀,要不要更改呢?
生:通通改!
師:分別改成其他口吻嗎?
生:不是!是一致的!
師:想個形容詞我看看可不可以。
生:嗯(思索中)……
師:看看能不能想出一個代表詩人整個情緒的形容詞,剛好快下課了。
生:嗯(思索中)……無法自拔!
師:好!
★這堂課除了採以往從文本中連結線索的方式解詩,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在我和學生的
對話中,題目的<潮>往往是我們依據的線索?
以下是我提供一個班級分組討論設計的題目:
【說明】
1.
各組成員均須就每一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待教師檢查完畢再進行小組分享
(先完成於每題開頭,須加註自己名字)
2.
承1.開始記錄成員中最令自己欣賞的看法(若成員中皆無令自己滿意的看法再跨組尋求)
3.
完成學習單即進行小組口說訓練以備抽問時報告
4.
報告時不得向他人借閱學習單
5.
報告時可攜帶學習單但注視聽眾的頻率愈高則儀態分數愈高
【學習單】
1.
題目訂為<潮>與內容那些地方有關?請依據線索解釋清楚它們的關係。
2.
詩人是否自始至終參與這股風潮?請提出線索說明。
【甲班學習單批改心得與提問】
從學生的學習單中,發現有二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詩人並非一開始即加入這股風潮,而另有二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詩人自始即加入。針對第二題出現兩方不同的看法,即可在課堂進行對辯,並要求學生依據詩的線索說明。至於第三題,答案也是出現兩派說法:一派認為詩人態度前後不一的原因是受「看著那些沉睡的風」與「和風臥在一起」的影響。這派大部分的說法類似「詩人從旁觀者至最後淪為身陷其中」。另一派認為前後態度一致的理由是因為「我以為……」與「我卻……」的差異,而作出類似這樣的結論:詩人從頭至尾就在風潮中,而且越來越瘋狂。教師建議第二題和第三題都不妨留意這兩句:「醒在夢裡」和「在夢裡又睡了」。在下一節課,這些都是可以繼續討論的問題,屆時還可鼓勵學生舉例說明。
【乙班學習單批改心得與提問】
從學生的學習單中發現三分之二的學生表達個人看法時,不會注意題目,更不會想到「潮」指的可能是流行風潮。且多數學生不似甲班會留意「我以為醒在夢裡」、「我卻在夢裡又睡了」這兩句,因此不似甲班多數學生能判斷詩人一開始即在風潮裡。但是全班學生一致認為詩人在風潮裡的態度前後不一,且將「我卻在夢裡又睡了/和風臥在一起 」視為詩人之前的態度,而從「掃過穹頂 海洋和陸地」視為之後的態度。教師批改學生個人看法後,立即調整作法:
一、
提供與資優生的討論內容以及甲班的優良學習單。提醒學生:提供的資料不代表是標準答案,請學生在閱讀之後可提出疑慮甚至反對意見,但表達時要有線索憑據。
二、
設計以下問題供小組討論再進行抽問:
1.「潮」解釋為流行風潮較恰當?還是解釋為潮水或潮汐?請依據線索說明。
★先討論這題及抽問之後,確定學生皆明白此「潮」解釋為「流行風潮」較恰當,在進行下一題抽問。
2.為什麼你們同意風潮像「夢」?「醒在夢裡」和「在夢裡又睡了」分別是什麼意思?
3.詩人對風潮前後的態度,「前」應該是從哪一句開始?「後」應該從哪一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