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臺中市立惠文高中 畢仙蓉老師
演講時間:11/14 星期五
前言
多年以前為了響應推動閱讀,只要學生不是拿著一本暴力或色情的書在讀,我就覺得是件好事。但不記得從哪一年開始,只知道是因為發現一些喜歡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寫作能力、反思能力都不怎麼樣,有些還真讓我忍不住用「頗差」來形容。因此開始覺得是我允許他們浪費許多時間在無意義的閱讀上,我難辭其咎。然而受母親身教的影響,我從小就喜歡閱讀,特別喜歡閱讀小品文、故事與哲學類〈這與我的母親喜歡讀歷史與武俠不同〉。每次讀完一個單元我會有省思的習慣。不知道自己學生時期作文常受師長青睞是不是也是這個原因,但我會選擇相信:只要讀對了書,用對了心思,閱讀就不僅是一種趣味,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倘若僅把閱讀當作趣味的人,不必反對我,因為我沒有否認閱讀也可只當作純粹的趣味進行。只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我還肩負了教育的責任,不是嗎?我也必須知道學生會不會因為讀了哪類的書籍而影響他的思維,不是嗎?老實說,青少年時期,我的談吐及行為模式很容易受當時閱讀哪一類的書籍影響,就連作品筆觸也時而像某位散文家、時而像某位哲學家〈這也是我學生時期寫作風格變化無常的原因〉。因此當我發現學生思想或行為〈特別是思想〉有些異常時,就開始關注他正在讀哪一類的書、作者是誰。等一下說到《有閱讀習慣不一定有閱讀能力》時,會點入我其中一場演說的網頁,給各位閱讀內文的一小部分,而這一小部分可看出我如何在班級推動閱讀,以及我為什麼注重《啟發式閱讀》的原因。
http://bcrtw7.blogspot.tw/2014/10/blog-post.html
請見《隨機砍人事件》與《小六生讀性健康教育書而放錯焦點》
壹、我對閱讀的定義
一、 狹義的閱讀:讀的是印有鉛字的書籍
二、 廣義的閱讀:讀一則小品、一首小詩,欣賞一首歌、一幅畫、一部影片,看一個人、一個風景……都是閱讀。凡能打開視野、淨化心靈、增添想像力、讓精神得以馳騁、讓視覺得到享受……,都是閱讀的收穫。尤其與思辨能力同時進行的時候,那不僅是有意思還是有意義的閱讀。
貳、有閱讀習慣不一定有閱讀能力
或許可以藉由「耳濡目染」來相信:有閱讀習慣的人可以寫出像樣的文章,或者有良好的談吐。但那也得看讀的是什麼樣的作品。曾經我看學生拿著一本書閱讀,就忍不住對他說:「很好!」看他從圖書館借回一堆書,心裡就想:「喜歡閱讀的孩子!很好!」但是現在我若見著熟識的學生在我面前拿著一本課外讀物,就擔心那會不會是一本「毒物」,因此忍不住說:「可以借我翻一下這本書嗎?」如果看到學生抱著幾本讀物匆匆忙忙、快快樂樂跑向圖書館,又抱著幾本讀物匆匆忙忙、快快樂樂跑出圖書館,我不會開心的說:「我們學校的孩子真棒!都喜愛閱讀!」只會好奇他們手中拿的是哪一類書籍。當然我必須相信圖書館選書的能力,只是好書太多,而能讓青少年同時讀得出樂趣又不會胡亂模仿的內容,仍是我擔憂的事。如果沒有後者那項擔憂,我也希望我的學生在閱讀世界裡多些快樂,哪位老師不喜歡看到快樂的學生呢?但又有哪位老師不希望學生在閱讀世界裡同時成長呢?
在談【啟發式閱讀】的目的之前,先給各位看一段陳信成老師的話,這段話十分客觀,很難叫人不認同,是經他同意才給各位看的。雖然各位都已經熟識陳老師,也跟我一樣感恩他將我們帶入【國中國文科共同備課】的領域,但是我仍習慣連結一下: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8852
「能被印出來,擺在架上,供人評閱選買,一段時間後,應該都有一定水準,更何況,經過專業選書人篩選過,幾道關卡下來,應更有一定水準。當然會有漏網之魚,而且每個年段,年齡層的讀,都不一樣。最後只能透過老師引導,協助閱讀人自己做最後把關的任務了。」
所以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啟發式閱讀》──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叁、啟發式閱讀的目的:培養閱讀能力
何謂閱讀能力?簡單說就是能理解資訊並能統整甚至省思。
同樣引用我在前幾場演講的內容:
思辨能力是閱讀能力中的一項,且是最重要的一項。閱讀能力還包含哪幾項呢?等一下以今日將範讀的語體文為例來說明,也從中出幾題來一起測驗看看。在進行之前,先強調:這幾項能力就是我們的PISA精神,也是孩子將來面臨國中會考需要的能力。
補充2009與2012 兩屆PISA研究團隊計畫主持人洪碧霞老師的話:要了解一個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可由「檢索與擷取、統整與解釋、省思與評鑑」三個面向來思考。檢索與擷取:依據問題要求或指明的特點,找出文中清楚寫出的訊息。統整與解釋:合理的理解,包括比較和對照訊息、獲致結論、指出與列舉支持性證據。最後是省思與評鑑:將所閱讀的內容與自己原有的知識、想法和經驗相連結,經過判斷與省思過後,就文本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其中省思與評鑑也是高層次的思考,是讓學生有能力超越資訊本身,讓學生具有批判的能力、後設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分析』、『綜合』與『評價』這三種思考能力,都稱為高層次思考力,但卻也是目前臺灣學生最缺乏的。為了使國家未來主人翁更具有國際競爭力,培養高層次思考力是必須努力的方向。」
其實我今天主要是提供教材並分享自己進行的過程及成果,各位如果想在課堂上徹底實施,可以參考由CWT中文能力測驗中心提供的《PIRLS閱讀歷程四層次》:
一、直接提取──找出文中清楚寫出的訊息,其中包括:
1.找出與閱讀目標有關的訊息
2.找出特定觀點
3.搜尋字詞或句子的定義
4.指出故事的場景(例如時間、地點)
5.(當文章明顯陳述出來時)找到主題句或主旨
二、直接推論──需要連結文中兩項以上訊息,其中包括:
1.推論出某事件所導致的另一事件
2.在一串的論點後,歸納出重點
3.找出代名詞與主詞的關係
4.歸納文章的主旨
5.描述人物間的關係
三、詮釋並整合訊息和觀點──需要提取自己的知識以便連結文
中未明顯表達的訊息,包括:
1.清楚分辨出文章整體訊息或主題
2.考慮文中人物可選擇的其他行動
3.比較及對照文章訊息
4.推測故事中的情緒或氣氛
5.詮釋文中訊息在真實世界的適用性
四、檢驗或評估文章的內容及元素──讀者需評判考量文章中的
訊息,包括:
1 .評估文章描述事件實際發生的可能性
2.揣測作者如何想出讓人出乎意料的結局
3.評斷文章中訊息的完整性
4.找出作者的觀點
感謝CWT中文能力測驗中心提供
詳文可參考《有效閱讀在課堂上的運用》
在介紹我使用的教材以及課堂作法之前,想先給各位老師看一則我在《國中國文共同備課大集合》的發文,以免老師們疑惑我如何在與其他國文老師一樣的時間內可以上那麼多教材。倘若一小段還無讓各位疑惑,那麼在今天結語播放我看了動畫《最後的編織》寫下的教學心得,各位就會恍然大悟了
其實我每一課的教學重點沒有固定在哪一方面
但總希望能一週結束一課〈包含評量與評量後的問題解決〉
還希望多補充課本以外的篇章--動畫或短片也可以
倘若一個單元必須花較多時間賞析與課本主題類似的優美文章
如下週單元--紙船印象--配合<愛的手帕>與<一堵牆>--懷念母親的大陸作品
那麼評量時 一般測驗題就只能精挑細選--題數較其他單元少了
倘若又想到新的寫作教學法
例如即將進行的【將記事文改編成微小說】
我又得動腦筋想
能在哪一單元的哪一方面精簡呢......
總之
在我心裡一旦有想教給學生的知識與能力
而不能完成時
便有幾分遺憾
肆、教材、範例與成果
一、從聆聽故事培養感動的心
1.紙本閱讀
課本<紙船印象>可搭配課外文章<愛的手帕><
一堵牆>──三則文本一次提供給學生閱讀並進行我在
《國中國文共同備課大集合》的發文
進入新單元<紙船印象>
作法:
1.專家朗讀三篇作品〈不好意思請恕我這麼說自己,好
歹我也學20年並有15年的評判經驗〉--含動人的背
景音樂
2.文本比較
3.小組分享
4.進入應用練習與習作
5.全課測驗
6.進入下一單元
〈1.~5.預計四堂課結束〉
作法預告
寫母愛的文章
請在閱讀課文<紙船印象>以及補充的<愛的手帕><
一堵牆>等三篇文章之後,說明你分別從它們之中發現
什麼,以及從它們三者間發現什麼共同處。請在小組討
論後,分別寫下小組的共識〈共同體認的觀念、想法〉
以及你個人的見解。
<愛的手帕><一堵牆>故事來源《文章閱讀網》
以往朗讀這類動人的篇章配上催淚的背景音樂,確實都
收到頗好的效果。
2.以簡報搭配背景音樂進行閱讀與思辨
以下是可以同時進行品格教育的故事
大多是畢老師每場相關演講必介紹的經典
(1)<三袋米真人真事>ppt.
(2)<西恩的故事>ppt.
(3)<賣豆腐的故事>ppt.
(4)<成功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ppt.
(5)<善良>ppt.
〈6〉<最後的編織>ppt.
〈7〉<蚌的胸襟>ppt.
〈8〉<敵人和朋友>ppt.
二、從觀賞動畫訓練對事理的思考力
除了選擇文本的方式進行啟發式閱讀,還可以選擇容易
吸引學生的動畫作為教材進行
2.藍色的鳥 動畫與ppt.
3.<團結力量大>動畫
4.<Kiwi其他編寫>動畫與ppt.
三、音樂MV的牽引(含<迴響>)
1.<裂縫中的陽光>ppt.
2.<寶貝我們不要哭>ppt.
3.其他請見《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四、從好電影或短片培養好性格(建議此項在無進度問題時實
施較妥當)
1. 讓你看到帝王基因(一)
2. 讓你看到帝王基因(二)
3. 心中的小星星,別讓他沉睡
4. 從三個傻瓜身上的發現
近日補充短片〈部分已於課堂實施,部分尚待〉
1. 真心助人
2. 夢想起飛(航空公司)
3. 最後的編織
4. 泰國感人廣告〈可搭配【微小說】進行作文教學〉
5. 分享幸福
6. 生命最後十分鐘
7. 汽車骨牌廣告
五、補充近日一項作文教學
最近對【微小說】頗感興趣,因此帶領學生將記事文改編成
「微小說」。沒多久又發現一些感人的廣告沒有對白,其實也
適合被改編。請見我於《國中國文共同備課大集合》的發文
將記事文改編成「微小說」/畢仙蓉老師指導
預計11/16連同學生作品完整刊登於《試在畢得》
由於《畢老師寫裁縫室》曾收錄一屆學生的段考作文《童年
記趣》,加以課程甫結束〈兒時記趣〉一文。為了讓學生欣賞
學長們當年的佳作,並從閱讀中學習寫作,進入e化教室上
網輸入《畢老師寫裁縫室》,然後點入《寫好一篇記敘文的條
件》,是不是就能開始閱讀了呢?原本是的,但後來畢老師發
現近年流行的「微小說」頗有意思,也是可以訓練學生組織、
摹寫、想像與濃縮等能力的創作方式。因此決定今日課程改
成「將記事文改編成微小說」。
什麼是「微小說」,既然在e化教室,還是先請學生點入以下
兩個網址──一是說明,一是舉例:
1.http://www.baike.com/wiki/微小说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g0Sn9z23w
含【教學目的】【作法】【教學過程】【成果產出】【學生自由
回饋】
結語
我想以自己閱讀了《最後的編織》這則動畫的感觸作為今
日演講的結束,十分感謝各位給我這個發表的機會。
教學的方式有許多種,每一種可能都有它的
用處。但在時間分秒必爭的時代裡,在知識
愈發多得來不及吸收的時代裡,老師一直
講述、講述、再講述......,
深怕太多知識無法教給
學生──
不就像動畫裡的這位人物嗎?看起來
自己很有成就,也以為學生吸收頗多,
事實上呢?一步步邁向危險的深淵──
付出了許多, 最後呢?
雖然我課堂引導學生思考、提問與答辯的
方式,使得授予的知識沒有一味講述的
方式多,但是我給學生的能力──從他們的
表現可見一斑──令我欣喜!
況且他們也不是沒有知識。
近年自己有個新理念:每進入一課前,
我必須思考甚麼是必須教,什麼不一定要教
甚麼又是根本不必教。
必須教的又分成:
甚麼需要急著教,甚麼可以緩點教。
不一定要教的──記得就教,
不記得就算了。
不必教的,還是鼓勵學生
自己拿出求知慾去尋找答案
倘若再不放心
就附帶一句話給學生:
與老師分享者
給予獎勵!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