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2018年讀出經典魂魄(六)/畢仙蓉


用我的想像朗讀〈勞山道士〉/畢仙蓉老師
朗讀音檔(準備中......)
    《聊齋誌異》是帶有神怪色彩的小說。因此朗讀其中故事,就帶著「不可思議」又輕鬆的口吻來述說吧!
    〈勞山道士〉是《聊齋誌異》中的一則故事。朗讀至道士說話時,會不自覺聯想至作者蒲松齡:
     「聞勞山多仙人……一道士坐蒲團上,素發垂領,而神光爽邁。」想那蒲松齡曾說自己是苦行僧轉世(說法來自其父做的夢)。這裡不探討和尚與道士的差別,僅從蒲松齡將自己的出生說得那麼神奇來看,若說他將自己化身為故事中的道士,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再說,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仙!居士!)。道士入山修練成仙即無所不能,蒲松齡應該對自己十九歲參加科舉考試能「三試第一」這件事備感驕傲,應該覺得自己非等閒之輩。即使接下來(二十歲之後考至六十三歲)始終沒考上,但那何嘗不是一種修練?憑著這種持志不懈、肯吃苦的意志力,當然足以教那些以為「執此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的人學習囉!朗讀至「恐嬌情不能作苦」、「吾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歸宜潔持,否則不驗」這幾句時,不得不將道士視為異史氏蒲松齡本人在說話。
    既然將道士與蒲松齡當作同一人,就輕鬆點說(朗讀),無妨。誰說屢試不中,生命就該沉重?好歹我蒲松齡還有私塾教師的工作,這也不丟人;有分量的名士也都信賴我蒲松齡的學問,我得意著作《聊齋誌異》也廣為流傳,我見多識廣……,總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樂觀總比悲觀好,達觀更勝樂觀。遭遇辛苦,不一定就愁苦度日;看見民生疾苦,也可以笑罵度日。誰說「孤憤之書」讀來就是沉重?戲謔口吻朗讀,讀出作者苦中作樂的那分快樂,說不定蒲松齡會因多此知己而哈哈大笑呢!


2018年讀出經典魂魄(一)/畢仙蓉
請見2015719 星期日 讀出經典魂魄(六)/畢仙蓉
補上107/6/13錄製 朗讀音檔   

生不逢時而志更堅的孔丘/畢仙蓉
……請見2015719 星期日
讀出經典魂魄(六)/畢仙蓉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