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會出現行距或標點間距的錯位,敬請見諒。
🌿 【溫馨提醒】
本卷內容僅供教學與學習使用,若需轉載、節錄或引用,敬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並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先閱讀作者另一篇作品
〈今天是春天〉朗讀技巧分析
引言
朗讀不僅是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通過適當的音高與節奏變化,都能將作者的情感、意境與讀者共享。在方梓的散文〈酣眠的氣味〉中,作者以細膩的文字與情感描寫,表達了對外婆和故鄉的深刻回憶。這篇朗讀指導將聚焦於如何運用音高與節奏來捕捉並表達這些情感層次。本文將分析一、二段,並幫助讀者了解如何將這些技巧應用於朗讀中。
對於後續段落的分析,我鼓勵讀者配合我的朗讀影片進行自我探索與分析。通過我的示範朗讀,您可以感受到在其他段落中應用音高與節奏的技巧。影片連結如下:畢仙蓉老師朗讀方梓散文〈酣眠的氣味〉。
作品發表聲明
本文中的〈酣眠的氣味〉出自方梓的創作,旨在對其作品進行朗讀技巧的分析與探討,並非商業用途,僅用於學術與教育目的。所有原文內容均屬方梓女士的智慧財產,我們對其文學作品充滿敬意。此篇朗讀分析將專注於如何在朗讀中運用音高與節奏技巧,以真摯地傳遞作品的情感。
朗讀技巧分析:
第一段
「總是在這樣的氣味中睡著」
1.
「總是」
這個副詞應該使用略低的音高來加強語氣,讓「總是」帶有一定的力度,強調這個動作的頻繁與自然,而不會搶掉後面更重要部分的重點。
2.
「在這樣的氣味中」
「在這樣的氣味中」,這不僅呼應了作品的主題,也賦予了整個情境一種溫暖的情感。我會在「這樣的氣味」上稍微升高音階,讓聽者能夠感受到氣味帶來的喜悅與舒適感。而「中」這個字相對較為簡單,不需要過多強調,因此可以快速降低音階,保持語氣的流暢性。
3.
「睡著」
「睡著」這兩個字,承接著「在這樣的氣味中」,我會將它們與前面短語間隔開來,但依然保持語氣的連貫性。這兩個字的朗讀中,我會加長拍子,特別是「睡」和「著」都要稍微延長,並且帶著享受的感覺,讓聽者感受到人物徹底放鬆與沉浸在這份氣味中的愉悅感。
「午後,燥熱的氣息,一點點風,蟬嘶和鳥鳴。」
1.
「午後」與後面短語間隔:
「午後」不需要特別提升音高,但可以帶著一點力道的強調感。這樣的背景提醒我們:外婆所帶來的關懷與愛是在這樣的午後熱氣中依舊能夠感受到的。
2.
「燥熱的氣息」音高提升:
「燥熱的氣息」需要提升音高,以表現出環境的熱烈感。但朗讀時,雖然要突顯熱氣的焦灼感,依然要保持語氣的柔和和輕微的溫馨感。讓聽者聽見這種燥熱中的溫暖感,表達出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依舊能感受到那份溫情和安穩。
3.
「一點點風」的語氣處理:
「一點點風」應該語氣輕柔、微弱且不急。這樣的處理可以讓聽者感受到這一絲微弱的風帶來的輕鬆感,也彷彿是外婆的關懷,無論外界如何燥熱,總能在這微小的風中感受到一點安慰與清涼。
4.
「蟬嘶和鳥鳴」的連接:
在朗讀「蟬嘶和鳥鳴」時,兩者之間可以留一些空間,但語氣要平順、和緩。這樣可以讓聽者感受到這兩種自然聲音的交織,帶來一種自然、安穩的感覺。音高略微下降,保持語言的流暢感,並同時讓聽者感受到外界的生動氣息,但這些聲音並不壓迫,而是與外婆的溫情相互交織。
「外婆在我的腳板抹著一點樟腦油,輕搖著扇子,躺臥在榻榻米上」
1.
「外婆在我的腳板抹著一點樟腦油」讀來輕快俏皮:
這句話的動作非常輕鬆且有親切感,外婆熟練的動作讓人聯想到她對孫兒的關愛,這樣的動作不需要過多的強調,只需輕快地表現出來,讓語氣充滿溫暖和俏皮感。因此,語速應該適度稍微加快,帶出一種日常生活中輕鬆又自然的氛圍。
2.
「輕搖著扇子」語速放慢,充滿享受感:
「輕搖著扇子」這個動作非常具有享受感,讓人聯想到外婆在炎熱的午後放鬆自己,帶著一點慵懶的節奏。這時語速要放慢,語氣也可輕柔,讓聽者感受到外婆的舒適與寧靜。這樣的朗讀能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讓人聯想到午後的悠閒。
3.
「躺臥在榻榻米上」語速放慢,極度享受:
這個動作與前面的「輕搖著扇子」形成了呼應,描述的是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像是作者與外婆都沉浸在這份寧靜中。語速應該再慢一些,突出這份放鬆和享受感,讓聽者能夠感受到那種無憂無慮的幸福感。
「不知是扇子的風,還是樟腦油的氣味,我總是這樣酣睡了一個下午。」
1.
「不知是扇子的風」:
「不知」這兩字應該稍微提升音高,並表現出一種輕快愉悅的情感。這裡沒有迷茫或無所謂,而是表達對外婆的呵護中,輕鬆的享受與愉悅感。語速可以略快,帶點激動與喜悅,讓聽者感受到一種放任與陶醉的情感。
2.
「還是樟腦油的氣味」:
這段文字強調的是一種熟悉且讓人高興的感覺,因此朗讀時不僅要表現出愉悅(應該提升音高),還應該帶有一點激動感,讓聽者感受到那份對外婆關懷的享受與喜悅。
3.
「總是這樣」:
這個副詞要加強語氣,強調習慣如此。「總」字稍微加強力度,而「總是這樣」四字語速要加快,表現出愉悅享受的心情。這樣的處理讓聽者能感受到日常的自然與輕鬆,並能進一步帶動整段的喜悅氛圍。
4.
「酣睡了一個下午」:
「酣睡了」提升音高,強調這個動作的愉悅感與充實感,讓聽者能夠感受到那份放鬆、陶醉的情感。隨後的「下午」字句應該拉開並放慢語速,表現出時間的長久與心情的極度享受。
第二段朗讀技巧分析
「在外婆的大庭園宅裡,有好幾棵樹,我早早就認識了」
1.「在外婆的大庭園宅裡」
這句開頭不需要太高音高的起伏,語速自然流動,語氣輕鬆,帶著喜悅回憶外婆那熟悉的庭園。「外婆」這個詞語句讀來要清楚。為什麼要清楚?
因為「外婆」這個詞代表著情感的核心,清楚地讀出它能讓聽者立刻感受到這是跟外婆有關的回憶,也能讓情感更有力量。
2.「有好幾棵樹」
在「好幾棵樹」的部分提升音高,強調外婆家中樹木的多樣性和豐富感。聲音要充滿喜悅。為什麼要充滿喜悅?
因為這裡在描寫外婆家裡的樹木,這些樹代表了生機和美好,讓人感到快樂。提升音高能讓這種快樂和生氣勃勃的感覺表現得更強烈。
3.「我早早就認識了」
「早早」這個副詞應強調語氣,突顯作者對這些樹木的熟悉與親近。語速稍微加快,情感帶著得意。為什麼帶著得意?
因為「早早」強調作者對這些樹木非常熟悉,這是一種“我很了解它們”的自豪感。語速加快能讓這種熟悉和自豪感表現得更自然,讓聽者能感受到這份親近。
4.「結滿了果實的蓮霧、釋迦」
- 「結滿了果實的」語速略快,這樣可以同時表達出一種對豐收的喜悅感,也表現出這個短語本身的輕盈與流暢。這部分不需要過多的停頓,因為它只是一個過渡,並且與後面的具體水果名稱相比,並不特別重要。語速的加快能讓聽者更快速地進入接下來的重點部分——蓮霧與釋迦。
- 當朗讀到「蓮霧、釋迦」時,應適度停頓,並在這兩個水果的名稱上加強語氣,因為它們代表著外婆庭園的豐富生命力,這些水果是充滿生氣與生命感的象徵。透過加強語氣,能讓聽者更好地感受到這些水果的色彩、味道與生命的繁盛,進一步突顯出外婆庭園的自然景象。
5.「高壯的柿子、龍眼樹」
- 如前所述,朗讀「高壯的」時,音高應適度提升,強調柿子樹的健壯感與樹木的堅定特質。這樣的音高變化能讓聽者感受到樹木的強大生命力,並為後文樹木的多樣性創造出一個豐富的氛圍。接下來,朗讀「柿子」這兩個字時,音高應略微降低,這樣可以有效地突出「高壯的」一詞的重要性,並避免讓語氣過於平淡。
- 在朗讀「龍眼樹」時,音高應稍微提升,這樣可以為前一部分的「柿子」創造一個明顯的變化,增強節奏感的對比與變化,使整段朗讀更加富有層次感和動態感。
6.「還有一排不長果實,也不知做什麼的樟樹」
- 在「還有一排不長果實」中,提升音高並帶著驚喜的語氣,讓聽者感受到作者對這些樹木的好奇與未解之謎。這部分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探索與發現的情感,朗讀時不僅要表達對這些樹木的疑問,也要讓這種驚奇感覺到自然的輕鬆與愉悅。
- 「樟樹」二字之前的停頓要加強,強調這是文章中最重要的植物,這樣聽者可以明確地感受到這個名詞的重要性。音高略微上升,表現出「樟樹」的獨特與象徵性,並使聽者對它的記憶更加深刻。
結語
〈酣眠的氣味〉是一篇以細膩筆觸捕捉情感的作品,方梓透過對外婆與故鄉的回憶,展現了一種深沉的愛與溫暖。在朗讀這篇散文的過程中,音高與節奏的精妙運用,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傳遞作品中的情感。通過這篇朗讀指導,希望大家能夠學會如何在朗讀中融入情感層次,讓每一句話都充滿情感的力量,真正打動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