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如何解讀文言文(給國一)?畢仙蓉老師

 電腦系統使排版有問題,造成閱讀不便處,敬請見諒。  

國一新生:

   真的要下定決心學好文言文,否則難以面對日後的升學考。學好文言文的先決條件即是:勤記生難字義。許多字詞有一種以上的解釋。雖然這些解釋都是從本義引申而來,但已經不同於本義,每一引申義也都彼此不同意義。這好比是每個子女都由父母而來,但是已經不等於父母,因為有自己的肉體與思想,也可能會有不同於父母的人生(同學千萬別以此為藉口而為所欲為、枉費父母的教誨)。如欲瞭解何謂「本義」與「引申義」,請參考〈多義字〉(百度百科)說明。

    語言會隨著時代改變。不同時代,使用語言的習慣也不同,因而同學難免對文言文的一些句子結構產生疑惑,解讀那些句子時,無法依照我們現在的語法而順利理解。雖然不能依照現在的語法,但總要將那些句義整理成現在的意思。如何整理?那就需要具備「尋找」、「填補」、「替換」與「修飾」的能力(此四種能力之參考資料:《南一出版社》課文〈跨時空的對望:淺談文言文翻譯/陳嘉英〉)。這四種能力,沒有誰先誰後,只憑同學自己的程度,看遇到的句子是否需要運用哪種能力。以下主要以幾篇故事性的文章為例說明   

子罕辭1

    人或得玉,獻諸2子罕子罕3受。獻玉者曰:「以示4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5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6以玉為寶,若以與7我,皆喪寶也,不若8人有其寶。」稽首9而告曰:「小人懷10璧,不可以越11鄉。納12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13之,富而後使復14其所。

【注

1辭:拒絕。

2諸:「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此指玉。於,此有「給」的意思。

3弗:音ㄈㄨˊ,不。

4示:展示。

5故:所以。

6爾:你。

7與:同「予(ㄩˇ)」,給。

8若:如。

9稽首:音ㄑ一ˇ ㄕㄡˇ,俯首至地的最敬禮。

10懷:持有。

11越:穿越。

12納:獻。

13攻:此指雕琢。

14復:返回。

翻譯考試不會提供翻譯):

    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玉,把它獻給宋國國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説:“我已經把它給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認為它是珍寶,所以才敢獻給你。” 子罕説:“我把不貪財作為珍寶,你把玉作為珍寶;如果給我,我們都會喪失了珍寶,還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寶。” 獻玉的人跪拜於地,告訴子罕説:“小人帶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過鄉里,把玉石送給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

    於是,子罕把獻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處,請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寶玉,等他富有後讓他返回了家鄉。   ~翻譯來源:《百度百科》

一、尋找對象

1.主語(主語即「主詞」,是發出動作者。如:「屋頂上的雨水滴落下來」這句的主語是「雨水」。又如:「你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主語是「眼睛」)

 ★請同學依據〈子罕辭寶〉一文判斷以下句子的主語:

1)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              答:「我」(獻玉者)    

2)稽首而告:                                         答:宋人(指獻玉者)

3)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答:爾(獻玉者)

4)使玉人為之攻之:                              答:子罕      

 2.賓語(賓語即「受詞」,和「主語」正好相對。賓語是動作的承受者。

如:「他了一隻流浪狗。」賓語是「流浪狗」。又如:「一隻貓在鋼琴上睡了。」其中「鋼琴」即是賓語。

 ★請同學依據〈子罕辭寶〉一文判斷以下句子的賓語:

1)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答:雙賓語:「玉」和「我」(子罕)。

  「賓語」說明:「玉」是被給的(被動「我」是接受動作的(被

2)稽首而告:                     

  答:子罕

3.指稱詞(指稱或稱代人、事、物的詞。即「代詞」)

    ★請同學依據〈子罕辭寶〉一文判斷以下句子的指稱詞:

  1)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          答:玉

  2)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答:你(子罕

  3)使玉人為「之」攻之:                      答:他(指獻玉者)

  4)使玉人為之攻「之」:                      答: 玉

二、填補字詞(填補被省略的其他字詞)

    ★請同學在下列(   )處,填入適當的文言字詞。

      如:( ) 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

    1)以示玉人,玉人以為(   )寶也                      答:它(玉

    2)若以(   )與我,皆喪寶也                          答:它(玉

    3(   )皆喪寶也                   答:爾(獻玉者)與我(子罕)

    4(   )稽首而告:                          答:人(指獻玉者)

    5(   )富而後使復其所                      答:人(指獻玉者)

    6)富而後使(   )復其所                      答:人(指獻玉者)

三、 替換字義

   1.續「填補字詞」,將文言字詞替換成白話字詞。

   2.其他需要翻成白話才容易理解文意的字詞。

    ★請同學在下列「」中的字詞,替換成適當的白話字詞

     1)不若人有「其」寶:                          答:此、這

     2)子罕置諸「其」里:                          答:自己的

     3)富而後使復「其」所:                        答:他的

四、修飾句子(這裡說的「修飾」是簡單修飾,以理解文意為主,

        並非為了寫作驗。寫作測驗則需美化句子)

   1.將文言字詞替換成白話字詞,即能順便修飾句子使句意明確。

   2.文言文常會遇到「倒裝句」

   (組成句子的成分,它們的順序呈現顛倒現象,與白話文不同)。

    ★請同學將下列倒裝句還原成白話文的順序

     (由於〈子罕辭寶〉並無倒裝句,故舉他文為例):

 1)徐噴以煙:                                       答:以煙徐噴

 2)父母唯其疾之憂(出自《論語》,白話意思:做父母的,

           一心只擔心兒女的疾病。):                                     

           答:父母唯憂其疾

 3)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整句出自《論語》,白話意思:有酒、飯時,讓父兄享用,

           難道以為這樣就是孝了?)

      答:曾(ㄗㄥ)以是(此)為孝乎?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為何堅守「一題都不能錯」的信念 畢仙蓉

 

   「一題都不能錯」這目標,無論是否符合自身水準,任何學生都應該在平日測驗即叮嚀自己,上了考場更應懷抱這樣的信念作答。

    應試時,有「一題都不能錯」的自我要求,必會專注且有恆地完成測驗——有此精神,平日級分C的學生,還有機會晉級至BB的學生,也有機會晉級至A。至於原本就A的學生,當然有可能鶴立雞群(A++甚至滿分)

    許多學生會因為題目簡單而輕易滿足,以為自己成績較過去提升,而鬆懈「專注力」與「持久力」,測驗結果卻仍未晉級,甚至排名落後。殊不知「名次」才是決定能進哪個學校的關鍵(各校錄取「人數」有限,當然是排名較前的更有機會錄取)。測驗當下,自己若覺題目簡單,別人難道不會覺得?這時,「簡單」即是個誘餌——誘使你鬆懈晉級的企圖心,誘使你遠離理想中的學校。再說,題目一旦簡單,級分設定的標準便提高。以國文科為例:107年與109年試題較難,錯4題仍可A++。然而113的試題較容易,因此答錯超過2題,即無A++;答錯超過3題,即無A+

    反之,一份試卷題目偏難,別喪失作答信心,否則影響專注力。自身若覺得試卷有難度,而這難度與平日訓練多寡無太大關係,其他考生也多會有跟你一樣的感覺(題目偏難)。那麼級分設定的標準,也自會較往年降低。只要秉持「一題都不能錯」的信念,專注且持續地作答,自然無暇去想題目難易的問題,應試精神也不會受影響。

畢老師給考生的叮嚀:

1.     一題都不能錯

2.     作答需要「專注力」與「持久力」(二者缺一不可)

3.     平時的訓練是戰時的經驗(訓練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113學年 國一國文教學理念與學習指導

作者  畢仙蓉老師


一、 知識很重要

    國中教育會考「考綱,不考本」,考的是「素養」。綱:課綱。全名叫做課程綱要。素養是什麼?臺灣師範大學李清筠教授說:「有知識、有方法、能應用。」應用,很重要;方法,不可少。欲使方法發揮效用,使應用更確實,前提是有相關知識。若說「方法」與「應用」是「0」,知識即是「1」。無論多少「0」,都需依附「1」,「0」的存在才有價值。

二、 知識,除了課本,還有課本以外。

    別誤會課本內的都不重要,重要與不重要,往往在於老師的專業判斷與教學經驗,還有其教學能力。也就是說,老師認為某課頗重要,即應該以其教學能力展現那課的重要性,使學生「有感」。至於認為不重要的課文,應該提供其他閱讀篇章,以確實增加學生知識與能力(作答或生活應用)。當然,老師必須對自己的判斷負責。

三、 白話文怎麼讀? 依序:

1.著重形音義理解與辨識(例如字音記法,請見國一先修課程(二)字音記法)

2.著重文意領會。

3.著重知識運用。

    雖然國中教育會考「考綱,不考本」,考的是「素養」,但課本有許多語文知識是素養的由來,就像一棟堅固的建築,地基一定要打得深

四、 文言文怎麼讀?

多記文言文常出現的字詞。詞義記得愈多,日後更容易快速讀懂文言文。雖然不解詞意,也可能推敲出文句大意,但頗費時,且有判斷錯誤的可能。如何學得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可看〈如何解讀文言文(國一版)/畢仙蓉老師〉或〈如何解讀文言文/畢仙蓉老師〉,並至Google Classroom 閱讀《南一出版社》課文〈跨時空的對望:淺談文言文翻譯〉,這篇能使學生更了解文言文的特性

五、 多從測驗題訓練線索判讀力。

    若是認為「畫記線索」這件事複雜、麻煩,而不去做,那麼學生不會養成習慣,遇到試題,只碰運氣。運氣好,看得懂題目,能寫對答案,而看不懂題目,也可能「猜」對答案;運氣不好,結果只有一個:寫錯答案。「畫記線索」可以使學生專注於題目這也是培養專注力的一種方法)。熟能生巧習慣(畫記線索)成自然,遇到複雜的題目,不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它麻煩,更不會打退堂鼓(放棄它)。

請試閱讀

藉一試題知解題心法與過程/畢仙蓉老師

以及所附聯結:

我這樣解題/畢仙蓉老師

從解題訓練培養思辨力與表述力/畢仙蓉

閱讀測驗試題解析法之範例/畢仙蓉老師

將疑惑轉為思辨力訓練/畢仙蓉

補充

一張試卷中,畫記線索的原則是「先求有,再求好」。學生每練習一張評量卷,必須提醒自己:

1.一題都不能錯:每年考生同分者不可勝數,多錯一題就掉一個志願。

請見為何堅守「一題都不能錯」的信念/畢仙蓉老師

2.在限定時間內,先完成整張試卷,再檢查兩次。第一次作答過程,藉由畫記,使自己更能專注閱讀試題。當下能決定關鍵詞(呼應題幹者,可連線或畫線、畫圈;證明敘述有誤者,則將該處打「X),更好;若憑語感即知者,或者無從判斷者,可不作記號。整張試卷完成第一次作答後,開始第一次檢查。檢查過程,藉由第一次作答的畫記思考是否判斷無誤,並以第一次作答較無信心的題目優先。整張試卷檢查完一遍,開始的二次檢查時,思考原先畫記的線索之外,是否有其他線索被自己忽略,又或者當初判斷錯誤。然時間是催人魔,沒把握有充裕時間檢查者,則在第一次作答即專注精神。因此,邊閱讀試題,邊畫記自認為的重點(特別是閱讀測驗,多畫不會怎樣)。待閱讀四個選項時,能找到選項證明與題幹相合或不合處,則與連線。

請繼續閱讀如何兼顧作答的速度與準確度/畢仙蓉老師雖然當初是寫給國三生,但國一新生可效法其中迅速並準確作答的方法。

六、 平日多閱讀

    閱讀能力來自大量的閱讀,以及長期的思辨能力訓練。也撥出時間閱讀經典名句(尤其是文言文,國文老師們喜歡入題)

國文科課程 參考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授課教師:畢仙蓉

 

學年目標

一、依據問題要求或指明的特點,找出文中清楚寫出的訊息。

二、合理的理解,包括:比較和對照訊息、獲致結論、指出與

    列舉支持性證據。

三、將所閱讀的內容與自己原有的知識、想法和經驗相連結,

    經過判斷與省思過後,就文本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

評量方式

■口頭發表  ■書面報告  ■作業單  ■器材操作    ■活動設計

■觀察評量  ■演示評量  ■檔案評量□其他            ˍ

課程

目標

教學方式

檢索與擷取之關鍵

判斷

能迅速分析且清楚口述文本的重點段、重點句以及重點字詞

 

討論與發表

        

思考與

聯結

能分析文本寫作的價值以及生活與時事中可相運用的部分

討論/發表/收集資料/創思/欣賞/歸納/多媒體教學/創意思考訓練

省思與評鑑之從文本精神

出發

能分析文本主旨精神並與自己原有的知識、想法和經驗相連結,提出自己的見解

討論/發表/創思/欣賞/歸納/經驗分享/多媒體教學/創意思考訓練

文言文

閱讀原則與技巧

能說明文言文各段旨意以及全篇的中心思想

 

討論/發表/欣賞

 

文本與延伸閱讀之比較

比較文本與延伸閱讀寫作手法的異同

收集資料/歸納/發表/經驗分享

 

批判性思考之應用能力訓練

將學過的材料運用於生活情境中

收集資料/歸納/發表/經驗分享/發表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