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閱讀理解暨分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務經驗整理Ⅱ/畢仙蓉


 美麗的大武國中























校史簡介(取自大武國中首頁)



  創辦緣由:本縣近年來(民國55)人口激增,民生經濟日趨繁榮,各級學校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尤以國校畢業而志願升學初中者驟增。惟目前本縣省立各中等學校均集中於台東鎮內,縣立初中亦僅分佈於卑南、成功、關山等區,獨有大武區四鄉現已有人口達三萬餘人,國校23所,惟尚未設置初中,有志升學者均需遠道就學,殊感不便,徒增家長負擔。故屢經地方熱心教育人士籲請籌設大武初中,以期實現政府『一鄉鎮,一初中』之政策,並完成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準備。嗣經54年黃杰主席蒞臨本縣巡視時極為重視,乃囑由縣府報請設校,復經黃順興縣長在財政困難中極力支持籌措配合款,乃於55715日正式成立本校籌備處,校址擇定大武鄉北端,面積約達三甲(8419)
55.6.7府教二字第四四八四二號令籌備
55715日籌備處成立,兼籌備處主任:蘇滄州
55學年度招收新生二班,錄取學生101人。
56.7.24府教二字第六一二六四號令准於自五十六學年度起正式立案設置,定名為『臺東縣立大武初級中學』,並調派兼籌備處主任蘇滄州為首任校長。
56學年度招收新生三班,錄取學生126人。
57年改制為臺東縣立大武國民中學
閱讀理解暨分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講師:惠文高中畢仙蓉老師

時間:2016127

地點:臺東縣大武國中

大綱及頁碼(研習講義)

我在各種活化教學實施前的心理建設 P2~P6

我在國文課做的事/畢仙蓉老師 P6~P10

國文課鐵三角 / 畢仙蓉老師 P10~P12

【檢索擷取】與【發展解釋】能力訓練 P12~P13

省思評鑑能力訓練(第一類)──從文本出題 P13~P15

省思評鑑能力訓練(第二類)──補充教材上的實施 P15~P17

省思評鑑能力訓練(第三類)──從動畫或短片進行 P17~P19

省思評鑑能力訓練(第四類)──從延伸閱讀進行 P19~P20

省思評鑑能力訓練(第五類)──從作文課進行 P20~P26

閱讀理解中的各項能力同時訓練Ⅰ──從文本、延伸閱讀與寫作等三方面同時進行 P26~P28

閱讀理解中的各項能力同時訓練Ⅱ──從文本、延伸閱讀與寫作等三方面同時進行 P28~P32

特別推薦閱讀理解策略在唐詩教學裡的實施 P32~P41

特別推薦閱讀理解策略在<五柳先生傳>裡的實施 P41~P43

有聲書對國文教學的助益 P44~P46

閱讀理解暨分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務經驗整理
 
  
閱讀理解中的各項能力同時訓練Ⅰ──從文本、延伸閱讀與寫作等三方面同時進行

2015420 星期一

作文教學在文本與閱讀間的聯結/畢仙蓉

      國語文教學似乎早已和閱讀與寫作無法切割,甚至可以說閱讀與寫作就是它的骨。有閱讀能力,才能讀出作品的美與精神,提高生命氣質;有寫作能力,才不枉在國語文裡十二年的學習。

      常常覺得在國語文教學裡必須教給學生的能力太多諸如:閱讀、寫作、評論、判斷、欣賞、聆聽、口語表達……,又不能讓他們錯過8~13歲這個記憶力最好的學習期,因此必要教的知識以及求知的習慣──又是我教學上的壓力。有效教學──提醒我如何將幾個重要能力,透過一堂課的教學同時給予學生;又如何透過反覆練習,而讓他們達到精熟。

【單元】<螞蟻雄兵>

【延伸閱讀】1.山豹追小熊的故事 2.彭明輝教授<困境與抉擇

【教學目標】

.認知方面:

1.      解釋文本中故事的中心思想

2.      說明延伸閱讀的中心思想

3.      分析文本與延伸閱讀的異同處

.情意方面:

1.      描述文本角色的作法

2.      評定延伸閱讀中的角色精神

3.      分別就不同作文題重改故事內容

.技能方面:

1.能說故事

2.能比較兩則故事的異同

3.能透過不同作文題聯結兩則故事(可重改使與題目結合)

 【活動過程】

 講述文本進行方式

1    小組說故事接力

2    故事內容需涵蓋:故事、感想

3    至少提供一「自願組」機會,小組進行流暢則給予每人適當獎勵

4    由老師指名一組,進行流暢並不獎勵,不流暢則給予適當處罰,,但不處罰其中流暢者(事

        先說明:在開放小組討論的時間裡,若被發現一組中至少有一人沒事作或者不嘗試對著組員

        演練,則被視為「指名組」。)

朗讀課文<螞蟻雄兵>

簡介作者

學生依據文本提問

教師依據文本提問(T代表教師提問  S代表學生回答)

T:文中大部分事講述什麼故事?

S:銀蟻求生存的故事

T:整篇講述?

S:沒有。一開始是作者寫我們的環境氣候炎熱

T:然後開始講述銀蟻的故事?

S:不是。先說瑞士生物研究人員耐心觀察

T:在哪裡觀察?

S:撒哈拉沙漠

T:銀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求生存?

S:惡劣的環境

T:多惡劣?請明確一點

S:在不毛之地沙漠中

T:沙漠又怎麼樣?說不定牠們就是喜歡

S:銀蟻生活在洞裡表示也怕熱

T:永遠在洞裡?

S:覓食的時候才爬出洞外

T:隨時可覓食?

S:不是!只能利用中午

T:為什麼?

S:因為很熱,所以牠們的天敵蜥蜴全身動彈不得,牠們就趁那時候趕快覓食

T:銀蟻在沙漠中行走不怕燙傷?

S:應該怕吧!但是牠們用跳躍的方式比較不會燙傷

T:哦!怎麼說?

S:每一次先讓一隻腳踩在沙漠上,讓其他五隻腳有涼快的機會,然後每隻腳

  輪流踩

T:瑞士研究人員就是研究銀蟻如何密實以及如何在沙漠中行走而已?沒有其

  他發現?

S:有!他們發現銀蟻會利用日光反射在沙漠上的光波震動方向,找到牠們要

   前進的方向

播放<山豹追小熊的故事>短片

.  教師依據短片提問(提問方式如文本)

.  請學生說明文本與短片的共同處

.  請學生比較文本與短片內容最大不同處

.  教師拋出作文題請學生利用「移花接木」法,擷取文本及短片故事的相關部分,與題目的中心思想結合(題目如:面對困境、抉擇)

.  繼續延伸閱讀清大動機所彭明輝教授<困境與抉擇 >

十一.             承上,繳交學習單(題目:請畫記值得勉勵自己的話)
十二.請學生於閱讀<困境與抉擇 >之後,結合<螞蟻雄兵>中銀蟻逆境中求生的智慧與<山豹追小熊的故事>小熊的勇敢面對,寫一則涵蓋三篇主旨的短文。



閱讀理解中的各項能力同時訓練Ⅱ──從文本、延伸閱讀與寫作等三方面同時進行

節錄自

2015414 星期二

從文本分析談國文教學的重心/畢仙蓉老師

<王冕的少年時代>為例,我將它的重心放在:

   1.透過文本與延伸閱讀<范進中舉>,了解經典《儒林外史》的特色

    2.藉由文本訓練說故事的能力

    3.經由改寫反思人品的重要

    諸如此類藉由故事揭示作者理想的文本,目前我大致採用類似<王冕的少年時代>的作法


【教學步驟】

1.      講述文本進行方式

1    小組說故事接力

2    故事內容需涵蓋:故事、感想

3    至少提供一「自願組」機會,小組進行流暢則給予每人適當獎勵

4    由老師指名一組,進行流暢並不獎勵,不流暢則給予適當處罰,,但不處罰其中流暢者(事先說明:在開放小組討論的時間裡,若被發現一組中至少有一人沒事作或者不嘗試對著組員演練,則被視為「指名組」。)

2.      學生默讀題解與課文(約5分鐘)

3.      教師提問(T代表教師提問  S代表學生回答)

1 T:本文是講述王冕一生的故事嗎? 

S:不是,是「少年時代」

2 T:<王冕的少年時代>選自哪一本書?

S:《儒林外史》

3 T:《儒林外史》這本書有什麼特色?

S:大部分描寫讀書人追求功名時的醜態

4 T:<王冕的少年時代>也是囉?

S:王冕例外

5 T:故事的時代背景是?

S:元朝末年

6 T:王冕家境如何?

S:七歲上,死了父親 

T:講述的時候就說七歲左右,父親過世

7 T:誰支撐家中經濟?

S:他媽 

T:請說:「他母親」

8  T:王冕的母親憑著什麼條件支撐家中經濟?

S:做點針黹 

T:好!但建議講述時,用白話「做點針線活兒」

9 T:王冕呢?遊手好閒?

S:去放牛

10T:他自己提出的?

S:母親叫他去隔壁秦老家放牛  

T:好!但建議講述時,用白話「秦老先生家」

11T:母親為什麼叫他去放牛?     

S:家裡窮

12T:王冕聽到「放牛」很開心?他不喜歡讀書嗎? 

S:他有讀書,但是孝順,所以聽母親的話

13T:怎麼知道他喜歡讀書,而不是巴不得扔了書放牛去?

S:他說如果要讀書,可以帶幾本書放牛時讀

14T:到了秦老先生家,人家怎麼對待王冕?

S:牽一條水牛給他

15T:立刻去放牛? 

S:秦老先生解釋說如果牛渴了,就讓他在湖邊喝水,還有供應王冕兩餐,並給他點心錢

16T:母親很高興家裡中於多一個人賺錢了?

 S:她母親含著淚離開秦老家

17T:猜猜看為什麼含淚? 

 S:捨不得小小年紀的王冕要幫人家工作,而且不能上學

18T:王冕從此住在秦老家?

S:每天黃昏回家,還會帶些食物孝敬母親

19T:食物哪裡來?

S:秦老先生給的

20T:賺的錢自己花掉? 

S:存起來買書看

21T:每天只望著牛吃草?

S:過了三、四年的某一天,發現和花很美而想畫下它們

22T:拿什麼畫?

S:原本要買書的點心錢用來買顏料和畫筆

23T:一畫成名?

S:一開始畫不好,後來越畫越好

24T:什麼信念讓他一直畫下去? 

S:他說:「天下哪有個學不會的事?」

25T:怎麼證明他最後成功了?

S:鄉里的人紛紛向他買畫

26T:賣畫的錢如何處理? 

S:買些東西孝敬母親

27T:一輩子在秦老先生家放牛? 

S:十七、八歲時,就不放了

28T:為什麼? 

S:畫畫成名就不愁衣食了

29T:也不讀書了?

S:每日還讀詩文,而且繼續畫

30T:從王冕身上看到哪兩種明顯得精神?

S:孝順、努力自學

31T:猜猜為什麼將王冕的故事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S:作讀書人的榜樣

32 T:如果有一人品德不像王冕,而是 《儒林外史》中,那些拚命追求功名的讀書人,你會編寫出甚

          麼樣的故事內容?生活背景相同(清寒家境,母親無法供他讀書,並且讓他去幫人放牛……)

  S:這個題目很好玩

33T:這個題目留到第四堂課來寫

34 T:現在給大家10分鐘與小組演練。每一組的任何一位成員,都可能是我指定作故事開頭的人,那麼請作類似這樣的開頭:「<王冕的少年時代>選自《儒林外史》這本小說。《儒林外史》內容大部分是諷刺讀書人追求功名時的醜態,而王冕的故事例外。」接著就開始說故事,說到我喊停,然後再指名下一位成員繼續。也請注意,任何一位成員也都可能是做心得分享的人,也就是說我會讓他的前一位成員把故事說完,然後由最後一位講述故事道理或是分享自己的看法。開始練習!(學生開始進行小組討論與演練……)


4.      教師徵求自願組分享(已事先說明獎勵方式)

5.      指名組別分享

6.      補充與文本相關的短片,如:

<科舉考試>http://ppt.cc/VUCf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探幽>http://ppt.cc/stRp

<探索發現千年科舉探幽>http://ppt.cc/H3L2

<范進中舉>http://ppt.cc/oEjl

7.      延伸閱讀

1)<范進中舉>http://ppt.cc/oEjl

     T:為什麼范進家裡窮到只剩一隻老母雞可換得米煮粥?

     S:他為了考取功名,只顧讀書而沒有工作

     T:范進中舉前後,他的岳父以及鄉里的人,對他的態度有什麼轉變?

     S:岳父本來說他「尖嘴猴腮」還有「癩蝦蟆想吃天鵝肉」,在范進考上舉人後的

        某一天,笑咪咪的收下張老爺給范進的銀子,還說以後仍會有人送銀子來。

        最後一面謝謝范進,還一面開心的走出門。

2)<明史中的王冕>~閱讀紙本

     T:<明史中的王冕>這屬於正史的內容,與小說《儒林外史》虛構的王冕故事,

        內容上有哪些差異?請將差異處以及課文沒有提到的部分畫記清楚,畫記

        時,請標示關鍵處即可。

【學習單】如果有一人品德不像王冕,而是 《儒林外史》中,那些拚命追求功名的讀書人,你會編寫出甚麼樣的故事內容?生活背景相同(清寒家境,母親無法供他讀書,並且讓他去幫人放牛……


【其他文本分析與重心參考】

作者抒寫個人生活經驗或感懷,如:<紙船印象>、<母親的教誨>、<背影>

    <我在國文課做的事>   http://ppt.cc/XAMZ


特別推薦閱讀理解策略在唐詩教學裡的實施

2015814 星期五

我在唐詩教學裡的節奏/畢仙蓉老師


     近年不喜歡一整節課太安靜或者太活潑。太安靜的課堂,可能是教師一人講述,或者學生寫學習單、試卷、作業……。前者使我擔心是否每位學生都能專心,後者使我會擔憂是否每位學生都在思考;會不會有人與周公下棋?會不會有人想著春花秋月?太活潑的課堂,是指學生進行動態活動時,情緒容易高亢,或者僅有部分的人投入,另一部分純粹看熱鬧。前者使我擔心有人趁機玩鬧,後者使我擔憂表面是在「欣賞」的學生,會不會學到的太少?又或者他們根本沒在學習?於是特別注意我在課堂的教學節奏,希望它可以像一段動人的旋律──有抑揚頓挫。

    今日透過唐詩教學與朋友分享我的教學節奏。說「分享」還真不好意思,「畢」帚自珍地希望大家看到我在教學上的自得其樂。這種分享不見得真讓每位朋友享受愉快,但一定可以給有心人一些靈感,而這些靈感或許就能帶給他們未來教學上自創與突破的喜悅──誠如現在的我一樣。

    我在唐詩教學裡的節奏,融合靜態與動態的學習,包含【思考】、【判斷】與【表達】等三部分。這三部分都必須讓學生呈現,尤其是前兩項(【表達】指的是口語表達。由於時間限制,無法令每位學生上臺。)

     如何看見學生的思考力與判斷力? 
    朗讀古今詩文是我的興趣,將這項興趣融入教學裡並讓學生喜歡朗讀,也更能有精緻的閱讀,是我的理想。暑期輔導為尊重未參加的學生,不上進度;為不辜負參加的學生, 有效的閱讀訓練──成了我的教學方向。七年級升八年級的【共同備課】,決定進行唐詩教學。不同於過去以格律與賞析為主的教學,我著重的是學生課堂自學的能力(含思考力與判斷力)及發表能力。由於年級共用的補充教材,已有【注釋】、【語義】和【賞析】等三部分,便不再重述其中內容。能放心學生自己閱讀嗎?不能!於是平日習慣的教學法──關鍵判斷能力訓練──絕不可少! 

   【關鍵判斷能力訓練】不難看見學生的思考力與判斷力,但今日不於此介紹,因為以下網址可連結知曉:http://ppt.cc/cnFVM  (閱讀理解能力在試題上的訓練)。至於方才提到的【精緻閱讀】,無法在暑期輔導僅九節國文課卻須完成十六首唐詩的教學裡做到(年級老師共備決定),更何況我力用其中四節課進行寫作教學,扣除四節,僅剩五節,但又何妨?我有我的教學節奏。藉此機會破解我過去在教學上的迷思:

      十年前的教學,一直認為:只要發現普遍學生不易了解的句子,便要解釋給他們聽,經常從當下一句開始講述,聯講至他句,再講至更遠處……,一題選擇或一個句子,要解釋老半天。不知哪年哪越哪日開始,也不知在何種情況下,總之,從我認為沒必要的那一刻開始,改變了教學……。可能是教學經驗豐富了(客觀說法,非倚老賣老),清楚知道哪些句子對國中生而言頗重要──有必要熟記或理解。因此遇到這類句子,便會仔細講解,講解中,習慣穿插提問──以知學生理解程度;依教師經驗判斷,不需急於一時明白的,則跳過不講。再說,keywordskeypoints的訓練,學生對於我跳過不講解的句子,可以判斷它們的關鍵正確或關鍵錯誤處──這不表示多少理解了些嗎?又說,我常鼓勵學生提問,因此他們總有人對於我未說明(可能是疏忽也可能是故意不說),卻仍想知道的地方,會提出疑問,我再視問題重要與否,決定是為他個人解惑,或者對全班補充。

    一個句子要講解至多細?一首詩要分析至多細?一篇文章有沒有必要剖析?都應該視教學重點而定。例如今日我在唐詩的教學重點,不在於賞析,僅是利用課堂,訓練自學能力與閱讀理解力中的【檢索擷取】與【發展解釋】,不包含【省思評鑑】。因此無法讓觀課的老師看見我平日訓練【省思評鑑】的方法。

     我在唐詩教學裡的節奏,於兩個班級進行的順序不同(變因決定教學策略)。先談甲班級,再談乙班級(甲乙並非等第,也無關程度)。

甲班

第一節課 (每節課50分鐘)

一、     教詩朗讀<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朗讀前,教師說:「回顧上一學年的學習法:我先朗讀一遍,有興趣模仿且投入者,可獲得獎勵。老師朗讀時,請各位聆聽每一句,只要是能夠聽出情感的字詞,或者說能表現氛圍的字詞,請於【課堂自學】時間,在【賞析】一欄畫記關鍵句,而決定它是關鍵句的句子,必有關鍵詞,也請圈出關鍵詞。鐘響後,請交給老師評分。」

二、     鼓勵學生模仿朗讀(果然有兩位學生上臺且表現不俗)

三、     課堂自學:這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時間。【課堂自學能力】怎麼做才有效?要求學生畫記關鍵處。閱讀每首唐詩【賞析】這個部分時,必須畫記關鍵句。被視為關鍵的句子,一定有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更須圈出。過去僅要求學生畫記關鍵句,但升了一個年級,希望他們的判斷力更精準,因此進一步要求圈選關鍵詞。

四、     教師巡視暨問題解決 :這段時間,學生陸續提出問題,教師也會在回答之前說:「請各位同學注意!這裡有同學提出問題,老師也希望你們每個人都了解……。」教師對全班回答(希望每位學生都能明白的問題)之後,再說:「請各位繼續閱讀與畫記。」

五、     教師補充:學生課堂自學時間,可隨時補充(提醒)須熟記的詞義,以及講解閱讀測驗中屬於他們這個年級不易理解的問題(或選項)。

六、     鐘響前三分鐘詢問全班平均進度:完成四首詩者占全班二分之一,完成三首者,幾為全班。故教師宣布:今日檢查三首詩畫記。

七、     教師批改:這是一項重要工作!在批改過程,必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解決方法一併在此說明:

1.     若有學生不會畫記keywords ,怎麼辦?教師使用紅筆幫他畫上(為了避免學生弄不清哪些地方是教師幫忙畫記,哪些地方式他們自己畫記的,課堂進行自學時,即應強調:請各位同學勿使用紅筆畫記,老師批改時是使用紅筆,若你也使用紅筆,我會當做那是我畫的,結果就當作你都沒畫,也就是你課堂沒在思考與判斷,不知在做什麼。)

2.     學生判斷錯誤(也就是畫記錯誤)怎麼辦?教師使用紅筆為他圈出正確地方。

3.     關鍵正確詞與關鍵錯誤詞,有一定答案嗎?不一定!有些題目顯然可判斷關鍵正確詞與關鍵錯誤詞,學生若為圈選,教師即為他圈選。至於不易判斷又或者可是可不是者,教師則勿太主觀,甚至可留作下一堂提出供學生討論與發表見解。當然畫記越精準者,成績越高。所為「精準」是指:非關鍵詞,不畫記;關鍵詞,必畫記。

4.     請問老師如何評分?我是採「☆」這個記號,直接寫在學生完成的那一頁。最高五顆星,當然也有倒扣者──看來甚不認真。

5.     程度差的學生怎麼辦?在下一次的課堂自學時間,個別指導他三分鐘。甚差者(目前沒遇過,但遇過轉學生第一次接觸我的教法),課後輔導。無論程度如何,給分標準一致。

第二節課

    繼續上一堂課作法,但不朗讀,僅要求學生完成第四首至第七首畫記。

第三節課

    教師為前兩節課進行的每首詩設計問答題。這些題目可以見出學生對該首詩的理解程度。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個人發表時,教師或學生均可從中解惑(教師可先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再作回饋)。

【活動說明】

給每位學生(發下紙本),平日即這麼做,學生業已習慣,但開放觀課,最好呈現活動紀錄。


1. 十五分鐘小組討論並演練表達1.~5.題(平均每題三分鐘)

2. 為證明認真參與小組討論,須紀錄每題討論的關鍵字句,供教師檢視。報

   告時,亦可將此份筆記作為小抄。

3. 臺上發表時,為證明具備聆聽的習慣與尊重他人的修養,需有此心理準備

   ──教師抽問:你從剛才發表人的報告中聽到哪些重點?

4. 討論過程,經教師判定認真與組員分享見解者,立即給予獎勵;反之,始

  終未開口對組員分享或演練者,發表時間,由老師指定「優先」上臺。

5. 發表人員由教師指定(請見4.)表現優良者,仍予以獎勵;不佳者,請站

   在一旁觀賞同儕表現,直至下一個提問(可能是3.或其他題)能主動回饋

   並受肯定時,再回位。

6. 發表時間八分鐘。八分鐘後,進行第二次討論:6.~10題,方式同前。

題目

小組討論暨個人發表

以下回答須根據文本線索說明,因此表達各人見解時,請說明是根據哪一詩句。

1.<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作者王維將自己還是將裴迪比喻為陶淵明?

2.<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表面是血見到的景色,實際暗示孟浩然何種心情?

3.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表面是說自己想渡河卻無船,實際暗示 什麼?

4. <歲暮歸南山>孟浩然當初為何向朝廷上奏書?為什麼後來又不再上書?

5. <歲暮歸南山>「青陽逼歲除」的「逼」,暗示孟浩然什麼樣的心境?

6.<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為什麼不說一般的「猿鳴」卻要說「猿愁」?

7. 人在傷心的時候容易流淚,但是非常喜悅的時候也會流淚 (喜極而泣)。怎知<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兩行淚」是哀愁還是喜悅呢?

8.<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聽來像是讚美春草的生命力,感覺應該是蓬勃愉快,因此有人以為真是如此。你會如何為他們解說呢?

9.<在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與「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兩處有什麼關聯?(沉重的露水,壓在蟬翼上,使蟬兒難飛翔;刮起的大風,使蟬鳴被掩蓋了──詩中提到的囚犯,為什麼如此感傷呢?)

10.<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如何確定詩人當時的心境是欣喜而非驚嚇?

學習單請見我在唐詩教學裡的節奏

乙班(變因決定教學策略改變)

第一節課 (每節課50分鐘)

     畫記兩首詩(說明與要求,同甲班級)

第二節課

     進行甲班級使用的十題問答。十題問答是依據甲班的教學程序設計,至乙班級時,由於一些變因,於是思考改變方式。對以班級來說,僅1.~3.題屬第一節課完成的兩首詩,其餘七題,學生尚未看過詩的內容,但又何妨?因為他們手上的補充教材,正是自學的助器。令教師驚喜的是:小組討論與個人發表的過程,進行頗順利(1.~5.題)。同儕也大方提出對題目設計的疑惑,教師正好請學生發表見解(第4.題「孟浩然當初為何向朝廷上奏書?」請見【花絮】)

    6.~10.題僅進行小組討論。

第三節課

    進行與4.~10.題有關的幾首唐詩畫記。課堂自學過程,教師巡視並每十分鐘暫停畫記,穿插6.~10.題的問答。

學習單請見<我在唐詩教學裡的節奏


【花絮】先於乙班級進行十題問答。學生小組討論時,有一組學生提出疑惑,以下是教師與該生的對話:

生:「請問老師:第4.題前一個題目問:『孟浩然當初為何向朝廷上奏書?』我不知怎麼回答。因為

     孟浩然年紀大了,自然不再上書,為什麼還要特別問這句呢?」

師:「很好!但你必須依據文本線索判斷是因為年紀大了,線索在哪裡?」

生:「賞析這裡有寫……」

師:「不能依賴賞析,要根據原詩。」

生:「白髮催人老,青陽逼歲除。」

師:「很好!那麼除了這個原因使孟浩然不再上奏書,沒有其他原因嗎?」

生:「仕途不得志。」

師:「你怎麼知道?是因為賞析那麼寫嗎?」

生:「線索在『不才明主棄』這句。」

師:「你太棒了!其實我也覺得前句不須提問。你願不願意到臺上對大家重述一次你對這個題目的看

     法?」

學生落落大方上台發表……

隔日(第三節課)於乙班級……

    由於教師批改學習單時,發現仍有部分學生回答:「第4.題:孟浩然當初向朝廷上奏書的原因是因為想得到皇上的賞識。」也有人回答:「是因為他身在朝廷,那是他的工作。」因此教師於第三節課提出討論。

第三節課時……

師:「我看了學習單,發現仍有部分同學回答第4.題的第一小題,而且答得很好。在公布這些令我欣

    賞的回答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上奏書?」

生:「提案!」

師:「太棒了!簡潔俐落的答案!」

師:「什麼身分才有資格上奏書?老百姓?為(ㄨㄟˊ)官者?」

多生:做官的人

師:「所以我們第一堂課上到這首詩都受【賞析】影響,以為『仕途不得志』是只想求官卻無官可作。

    今天作個修正:孟浩然當時已做官,會感慨『不才明主棄』是什麼原因?」

生:「不能施展政治理想。」

師:「太棒了!那麼繼續第二小題:為什麼不再上奏書?」

多生:「年紀大了?」

師:「你們怎麼知道他年紀大了?文本線索在哪裡?」

多生:「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師:「對!就是『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這兩句!但是年紀大了,如果還 受到賞識,還會那

     麼感慨嗎?是不是把這兩句在加上哪一句就是完美回答呢?」

多生:「不才明主棄。」

師:「你們好棒喔!好!這題解決了。」

於甲班級的第三節課,同樣採乙班級引導回答的方式解決此問題。


事實上……

問題並未解決。因為課後,教師發現自己過去所學是孟浩然根本沒有做官,但課堂上卻根據原詩的文字推測,推測結果不一定就是正確答案。因此決定下一堂課進入下一個單元時,根據兩方學生的看法(一方認為孟浩然不曾做官,所以才說:「不才明主棄」;一方認為孟浩然已在官場,只是未能有更高官位也未獲賞識),以釐清答案。

問題解決           班級:    座號:       姓名:
孟浩然究竟有無做官?釐清此點,才知「北闕休上書」的原因是什麼。請根據以下兩段敘述,畫記關鍵處,回答孟浩然是否曾做官,而「北闕休上書」的原因是什麼。

1.     孟浩然年輕時曾游曆四方,與許多俠義之士結交。唐玄宗在位時,他曾赴京尋求仕官之途,但應考進士未成。開元二十二年(734) ,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其同去長安,爲其延譽。但孟浩然不慕榮名,竟至期未去。但是韓朝宗十分欣賞孟浩然,邀請他參加飲宴,並向朝廷推薦他。但在玄宗面前,他用詩表達對玄宗的許多不滿,因而激怒玄宗,讓他失去了在朝廷任官的機會。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爲荆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病疹發背,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孟浩然的詩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


2.     孟浩然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擧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爲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内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悦,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嚐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爲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爲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爲荆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病疹發背,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節錄自《中文百科在線》

學習單請見<我在唐詩教學裡的節奏

     依教師自訂的教學進度,必須在第三節課完成十題問答以及文本畫記。第三節課先於甲班級進行時(上課時間:上午第二節),赫然發現第9.題與第10.題,教師並未要求學生畫記,亦即學生未於第一節課進行這兩首詩自學。因此教師於第三節課的下課前五分鐘,臨時跟學生說此二題不必作答。同日上午第四節於乙班級進行課堂自學(仍穿插問答)時,即先說明關於第9.題的那首詩與閱讀測驗,皆不必畫記(因為這首詩的作者,學生較陌生,而詩作也不常被歌詠)。由於瀕臨下課,教師主動提醒學生關於第10.題的那首詩閱讀測驗有哪幾題是閱讀理解題──請學生不必考慮他提,能在時間內完成所有理解題的畫記。

【教學心得】
   
翻轉沒有一定的模式,教師引導思考,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問──是主要目的。傳統教師講述法仍有必要存在,它可以在有限時間裡給學生系統而清楚的概念,以及要求學生必備知識。因此翻轉教學不能誤以為它不重要。
    若想讓學生養成思考與發問的習慣,教師才是課堂靈魂人物──如何引導,需要技巧;如何使學生投入,需要營造氛圍。

    此外,善用科技,可使教學更活潑,也使學生知道如何在時間的約束下,藉由科技獲得更廣更深的知識(所謂「時間約束」是指學生課後有好幾科必須準備與學習,不可能全力投注於一科目。至於課堂上,有急切解決的問題,更須立即使用科技)。

    不要刻意排斥「翻轉」這個詞語。如果不喜歡它,就把它想成是「活化教學」的一種。應該沒有老師或家長希望孩子「死腦筋」吧!
也不要盲從流行──以為老師少教一點,學生自學多一點就是「翻轉」。 那麼該堂課薪水也分一點給學生吧
   
學生不是呆子,無論老師採用哪種教學法,他們一定可以判斷老師的用心與否。老師的精神、自信與經驗──才是讓學生更想學習的關鍵!(初踏入教育界的老師請別擔心,您可以每天對自己催眠說:「我是好老師!」讓課堂展現自信。也告訴學生你多方取經還自學、研磨──讓學生知道你的用心,也讓他們放心。)

隔週教學重點與進度

1.從唐詩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意境與判斷文意

◎朗讀者:畢仙蓉老師

2.閱讀理解力【檢索擷取】與【發展解釋】在選擇題上的發揮

唐詩名

第一節課

黃鶴樓/崔顥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蜀相/杜甫

第二節課

客至/杜甫

登高/杜甫

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第三節課

無題/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

貧女/秦韜玉

   進度不但在時間內達成,還綽綽有餘,因此利用隔週這幾首重要的唐詩進行精緻化【閱讀理解】

問題討論1(請根據原詩線索回答)  班級:      座號:       姓名:

1.<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兩句呈現的是

   感慨還是悠閒的心境?

2. <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兩句讀來應

   該令人彷彿見到一片美景,他與「思鄉」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崔顥ㄏㄠˋ會感慨地接著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

   愁」)?

3.<登金陵鳳凰臺>「鳳去臺空江自流」的「空」與「自」可以讀出

   李白當時的心境,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如果同意,請說明是什

   麼樣的心境。

4. <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有人說

   「浮雲」是暗示小 人,「日」暗示君王。若依這樣的說法,請推

    測有何根據。

5.<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不說「見春色」

   和「聽好音」而說「自春色」與「空好音」,杜甫想強調什麼?請

   說明你的推測。

問題討論2(請根據原詩線索回答)  班級:    座號:    姓名:

1.<登高>哪些字眼令人覺得此師應是作者心情低落時所寫?「心情

   低落」是 因為失戀?失業?還是什麼原因?

2.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此「別」是正要離開,還是已分別

   而正思念中?

3.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走馬蘭臺類轉蓬」此詩是回憶夫

   妻過往的甜蜜,還是當下生活?又或是想像未來相聚的美好?

  學習單請見<我在唐詩教學裡的節奏


特別推薦閱讀理解策略在<五柳先生傳>裡的實施

2015615 星期一

<五柳先生傳>教學節奏/畢仙蓉老師

    多年前,我是個認真的老師,同時也是個苦讀的學生──會盡量熟記【備課用書】裡的任何資料,試圖在課堂上一一講述(簡直是「背誦」)給學生聽──證明自己博學多聞。但不知從何年何月何日開始,在這方面懶惰了,應該說覺得這樣的教學實在乏味,也讓我不確定學生是否專注聆聽,又是否能牢記。於是想讓自己靈活些,或許說:「讓自己喜歡自己的國文課。」喜歡,才能快樂;快樂,才有活力。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開始思考:國文教學是否能像一首時而活潑、時而動人的曲調──那麼富有節奏感的曲調──讓人欲罷不能(至少讓國文老師我自己也喜歡)。

      至今,我仍是個認真的老師,但不再作苦讀的學生。因為我把該讀的時間也分一大部分給學生自己了。過去多場演講中,老師應該不難發現我多樣的教學法,而那些教學法,都離不開能力的養成與成績的考量──就像我這個人,表面上循規蹈矩,甚至看來有些呆板;實際上,腦子似乎不曾停歇,一直想變花樣。於是我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了平衡點。雖然今後打算將精力多放在詩文研讀方面,希望透過自己的聲音,「讀」進一個個文人的靈魂深處,也讓莘莘學子從聆聽中,發現詩文的美麗與深度,但我仍會像今天這樣忍不住分享自己在國文教學上的節奏。

<五柳先生傳>教學節奏

壹、   【備課用書】的使用

一、     印製給每位學生有關作者陶淵明的資料

二、     發下資料並拋出問題:請將資料中提及陶淵明性情、人品、喜好以及人生理想的句子 一一畫記(並提醒學生:十五分鐘之後上臺報告。各組成員,由誰負責介紹作者性情、人品、喜好以及人生理想,由老師臨時指定。若指定之後,五秒鐘內找不到線索,則予以處分。為提供同學與小組成員口語演練時間,閱讀時間緊十分鐘,另五分鐘可進行演練。

三、     監督學生閱讀與畫記情形提醒學生:上臺報告時,可以拿著資料上臺,但若想得更多肯定,兩眼盯著資料的時間不宜過長、過頻繁。此外,要講述得令人聽得懂,不要自己讀了幾句文言文卻也不知其中意思。

四、     鼓勵學生閱讀過程提問

五、     上臺之前,老師解釋資料中,一般學生不易懂,但測驗題有可能出現的詞句(此活動也可放在臺上報告後補充

六、     資料中,<責子詩>與<飲酒詩>為容易出現的閱讀測驗。因此老師設計成需要口頭分享,也需要每人只筆測驗的題目(如果希望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以下三題規定先在尋找作者「性情、人品、喜好以及人生理想」之前先作答──規定學生須教出紙本,作答時間十五分鐘。之後,老師可利用學生閱讀資料的時間,偶爾巡視,偶爾批改,除給予回答優良者獎勵,並鼓勵上臺報告時分享)。題目如下:

1.從<責子詩>可推測出陶淵明什麼樣的教育態度?須有線索可尋(從關鍵句說明)

2.從<飲酒詩>可推測出陶淵明什麼樣的人生態度?須有線索可尋(從關鍵句說

3.<飲酒詩>是陶淵明歸隱前還是歸隱之後的作品?須有線索可尋(從關鍵句說明)如果<飲酒詩>是陶淵明辭官歸隱後的作品,為什麼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幾句呢?能否說明這幾句的目的是強調什麼?

貳、   文本探討(進行此項活動之前,透過下列題目帶領學生理解文本,特別是講解題目中與解答,七年級生可能不懂的詞句。須先叮嚀學生不可在此張學習單上作答,只能在課本作筆記。

<五柳先生傳>閱讀理解測驗    班級:      座號:     姓名:


請依據<五柳先生傳>原文線索回答下列關於五柳先生的問題──填入文本適當的句子

◎若能於原文畫記清楚且註明題號解答處,則盡量採畫記方式(第8.則請於該題項目中圈選)

1.        人格特質可以哪八個字形容?

2.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可呼應<五柳先生傳>中的何處?

3.        文中何處可以說明讀書態度是:注重融會貫通、自得其樂?

4.        文中何處呼應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5.        五柳先生有什麼愛好(請寫出三項)?

6.        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他「家貧」的情形?

7.        文中何處見出他率真的性格?

8.        下列成語有哪些可以形容五柳先生這個人?率真自然、安貧樂道、淡泊名利、貪小便宜、口才遲鈍、樂天知命(請圈選,複選)

9.        文中哪兩句讚美可能是陶淵明不便將<五柳先生傳>直接寫明是自傳的原因?

10.      文中可暗喻作者陶淵明有如上古人物淡泊名利、逍遙自適且呼應「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的是哪兩句?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優良【學習單】請見<五柳先生傳>教學節奏

叁、應用練習與習作


    授課原則:


一、     記憶題:除了講述並盡量交記法    

二、     理解題:檢察keywords  and  keypoints畫記,並抽問學生解說畫記理由。


肆、測驗

    一、記憶題

    二、理解題





有聲書對國文教學的助益/畢仙蓉老師

201599 星期三

從有聲書訓練專注力與表達能力/畢仙蓉老師

    我不喜長篇大論,因為總覺時間寶貴(無論是我的或是聽者的時間);如同平日的教學發文──老老實實、清清楚楚說明過程與結果即可。倘若您方便拿起有聲書,不妨跟著我做做看。

     對我的學生來說,他們課堂上的有聲書,是真人現場演出,演出者是我

──我用我的聲音傳達(朗讀)作品的精髓、作者的情思。學生已習以為常。今日我卻是第一次利用朗讀訓練學生的專注力與表達能力

第一次實驗

步驟如下

一、     全班闔起課本並且抬頭

二、     教師說明【活動規則】【獎懲方式】

1.     當老師(朗讀者)聲音停止後,盡量自願發表自己剛才聽到什麼。這「聽到什麼」可以是

1           你憑記憶重述老師剛才讀了什麼

2           敘述剛才老師讀的那段內容重點(白話說法:主要是說什麼)

2.     五秒鐘後,無人自願,由老師指定。自願者說得好,可得雙倍獎勵(加分、優點);被指定者說得好,仍有獎勵,說不好,甚至不說話(當日因病而無法說話者,須在活動前讓老師知道),請先站著,直到有同學願意「解救」成功,才可坐下,但解救者必須犧牲自己該次發言被加分的權利──不能既加個人分數又同時解救「同胞」。雖然如此,相信同儕和老師也會肯定你的可愛精神。發表成功者,若是不主動說明要解救誰(可能是忘了說,也可能是沒注意誰被罰站了,當然也可能試他自己過去被扣太多分,內心掙扎而錯過可以說要解救誰的時間),則由老師自動採取加分方式一次發言,只能解救一位。

3.     回答者答案沒有問題,教師即繼續進行朗讀

三、     活動開始……

四、     學生回饋:刺激、好玩、不敢分心(但有一位學生私下表示會記不住老師讀的內容,而且好緊張。老師反問:「如果前一天告訴你要進行這樣的活動,讓你有時間預習課文,你覺得好不好?」學生開心地說:「好!」)

第二次實驗

     作法同第一次,但是增加紙和筆──在朗讀聲音停止後,10~15秒內,寫下自己想寫的字──可供發表時參考的內容。

學生回饋:除了仍然刺激、好玩且會專心,更不用擔心忘記老師讀了什麼。

師問:「如果讓學生自己看課文記錄各段重點,不透過有聲書播放或專人朗讀,好嗎?」一位高材生回答:「一定有很多同學看完課文就忘了內容,不會像今天這種教法讓人十分專心,且會強迫自己整理重點。如果是老師講解課文,還是會有同學神遊其他地方。」

    結論就由您試過之後自己感受囉!


2015924 星期四

朗讀(有聲書)在文言文中的運用

單元:〈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

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說明:畢老師自創的各種教學法,實施前,均不忘提醒學生「課前預習」,但不敢冀望學生均能做到此叮嚀。因此課堂仍提供短暫的自學時間。

步驟一文言文翻譯之聽力測驗

        教師朗讀譯本(譯本僅供教師朗讀使用,暫不提供給學生),接著作法同【從有聲書訓練專注力與表達能力】。

步驟二:發下譯本給每位學生閱讀,並叮嚀對照原文作key  points

步驟三播放課文有聲書〈賣油翁〉

        教師將播放器按暫停時,即拋出問題,如:「當世無雙」作何解釋?指定者必須在五秒內說出正確答案(可參考原文與譯本)。

步驟四(此步驟與朗讀無關,卻是文言文教學仍須的「閱讀能力」訓練):

        教師提問,學生必須根據原文線索回答。如:

1.     師:陳康肅為什麼生氣地說:「爾安敢輕吾射?」

甲生:從「公亦以此自矜」可以知道陳康肅對自己的射箭技術自豪,而老翁卻說:「無他,但手熟爾。」陳康肅才會在這句之後接著說:「爾安敢輕吾射?」

2.     師:賣游翁對自己的酌油技術自豪嗎?

乙生:不是。他覺得自己不過是熟練而已。從「我亦無他」可以知道他覺得自己也沒什麼了不起。

3.     師:以下三句,哪一句是陳康肅生氣的原因?

                    1(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2)翁曰:「無他,但手熟爾。」

         3)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丙生:一定不是第三句。

          師問:從何判斷?

          丙生:因為第三句是賣油翁說自己沒什麼厲害的,陳康肅根本不需要 生氣。我覺得是第一句!

          丁生:不是第一句!只有點頭,應該比不上「沒什麼了不起」這句話更令陳康肅生氣。所以我覺得是第一句!

結論

      1.既然要給學生文言文譯本,就試著讓他們自己對照原文。

      2.先從譯本作聽力測驗,對國中生而言,可減去閱讀文言文的恐懼。

      3.無論是語體文或是文言文,【閱讀理解策略】結合【關鍵判斷之能力訓練及【口語表達能力訓練】

   ──三者合一 ──常見於畢老師的國文課。

      4.文言文教學,不必字斟句酌,以免造成閱讀時的心理障礙。     


以上乃截至2016/1/27的整理
畢老師再有新的經驗分享
陸續編入……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