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識吳子光進入<淡水義渡記> /畢仙蓉
這幾年對朗讀是愈來愈癡迷了。常如是想:倘這些無論已故或仍健在的作家,今日就坐在我面前聆聽他們的作品,聽過之後,會對我豎起大拇指?還是生氣地叫我回去好好研讀他們畢生作品(並從每一作品中徹底了解他們)呢?
昨日默讀<淡水義渡記>,讀著讀著……,又不自覺拿起文本大聲讀出來……。吳子光?究竟何人?肯定是像他稱揚的婁雲那般自信、有魄力,為眾生著想而犧牲個人利益者;又肯定是像他在<淡水義渡記>中提到的宋臣包拯,那樣「峭直耿介、不一毫妄取、平居無私」,然對刻薄之人,又能敦厚對待,心存寬恕。
包拯、婁雲、吳子光──三人是不是都一樣性格?搜尋專家對吳先生的評論,果然!「一位兼具文人、教育家與學者身分於一身,且有權利與官員對話的人,性格堅毅、認真、執著……」,那麼<淡水義渡記>「讀」來,應該不能用軟綿綿的氣力,也不能拖拖拉拉;應該是……,腦海裡頓時出現一位硬底子演員金超群在《包青天》戲裡的形象。
說話是該有氣力,但畢竟不是要批判誰,也別讀得波瀾壯闊,更別讀得咬牙切齒。再說,耿介之士欣賞耿介之士,被欣賞者(主角婁雲)亦是慈悲的地方父母官,如文中被形容「萬家生佛,苦海慈航」,因此「讀」到他這方面的作為時,要假想自己就是眾生倚賴者,須對百姓掏心挖肺、誠意感人才是,不然怎能叫當年淡水廳的百姓高喊:「我們是何世修來的福氣而有此好官!」又怎能在離職時「身披萬人衣以行」──令無數百姓依依不捨而一路隨行呢?
我讀吳子光<淡水義渡記>,不僅須「讀」出主角婁雲悲天憫人的襟懷,還須讀出作者吳子光對婁雲的深情緬懷,以及他個人的精神魂魄。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