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讀出經典魂魄(七)/畢仙蓉


當犀利辯士遇上自我感覺良好的君王/畢仙蓉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可想像孟軻當下說這句話的神情氣魄。這位說自己不是好辯而是不得已的最佳辯士(「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常在不得不辯的情況下滔滔不絕──即使面對的是一國之君,依然想「正人心,息邪說」。

        梁惠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君?先認識他,<寡人之於國也>才能「讀」出他拋出疑問時,那說話的口吻。

        介紹梁惠王之前,先介紹與孟子生卒年約同時期的莊周。莊周稱梁惠王為文惠君。一次,見梁惠王時,只披了一件大布在身上,那塊布是縫縫補補過的,腳下穿的是草鞋。梁惠王(當時被稱魏惠王)見了問他為何那麼疲憊。莊周毫不避諱地調侃梁惠王說:「我生活在國君昏庸、群臣混亂的時代,怎不疲憊?」

原文: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係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敝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莊子‧山木)

    莊周的灑脫、率性,若是對著一個隨時震霜威,使玉石俱摧的國君,生命應該就此終了。但梁惠王不是那樣的國君,非但不是,連魯國元首(魯共工)當著各國諸侯面羞辱他,說他兼具大禹、齊桓公、晉文公、楚靈王等四位君王當年亡國的危險,他非但不生氣,還連連稱讚人家提出好諫言。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台》原文: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台。酒酣,請魯君擧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強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強台而登,曰:『後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台,強台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

    分別從莊周、魯共工與梁惠王之間的對話,似乎可以推想梁惠王也稱得上是有雅量的國君吧!倘若您不想用「休休有容」來讚美他,那麼至少可以看出他是禁得起數落的國君,應該沒什麼可令人畏懼的威嚴。

        孟軻,「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出口罵人家是禽獸的,說話怎會客氣呢?楊朱與墨翟均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滕文公》篇:「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好歹人家的言論也風行一時,因為不認同,而出口說人家是禽獸,孟軻說話應該是伶牙俐齒吧!再看,他曾於齊宣王面前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白話意思:君王有大錯,臣子既已多次勸告而不改,這樣的國君應該被取代。

        有一回,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正站在池邊欣賞著鴻雁與麋鹿,問:「賢明的國君會喜歡這樣作樂嗎?」孟子回答:「賢明的國君才有辦法這樣享樂,不賢明的國君,給他這麼好的地方,他也樂不起來。」別以為孟軻是在讚美梁惠王賢明,因為他在那次談話的最後舉了書經湯誓篇上的一句:「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意思是說百姓受不了了,想跟君王同歸於盡。

        如果您是梁惠王,當下聽了,難保不會這麼生氣地想:「沒事舉那什麼例子?你說我就是那個百姓想同歸於盡的國君嗎?」是吧!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

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鼈。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讀」<寡人之於國也>,首段宜讀出梁惠王自我感覺良好,卻沒有自省能力,因此準備接下來被孟軻數落了。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第二段,最佳辯士登場……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鏗然有聲的孟軻形象,罵人不帶髒字地諷刺梁惠王:你跟那種不會治國的國君沒兩樣。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果然遲鈍,不對!或許他是個好學生──正專注聽老師分析與教誨。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孟軻果然不客氣地開始施展他的辯士功力……(完整原文請見<寡人之於國也>)

    最後一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夠犀利!這是將梁惠王比成豬狗,還是直接說他不懂愛民?最後一句根本是直接批評:您只會怪年歲不好!自己做不好,還不知!



朗讀講評(以下口語化說明)/畢仙蓉 http://ppt.cc/dzQ9

朗讀講評2/畢仙蓉 http://ppt.cc/MFYi

朗讀──怎麼讀(語體文暨文言文)I /畢仙蓉http://ppt.cc/OUyn

朗讀──怎麼讀(語體文暨文言文)II /畢仙蓉http://ppt.cc/b8mL

彰化縣一百年語文競賽國小學生組複賽朗讀講評 /畢仙蓉http://ppt.cc/tY2F

彰化縣一百年語文競賽國中學生暨高中學生組複賽演說講評 /畢仙蓉http://ppt.cc/Lzti

通往演說的祕境──朗讀 / 畢仙蓉老師 http://ppt.cc/0m9v

全國語文競賽臺中市初賽朗讀講評/畢仙蓉 http://ppt.cc/F7t1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