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教育會考前的作答訓練/畢仙蓉老師



    這訓練不是臨陣磨槍,而是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的習慣。為什麼說「三個月」?因為中國人喜歡以「三」代表多數,我說「三個月」,其實就是「勤練」的意思。倘若今天談的訓練不只三個月,自然最好不過。
    為什麼需要多次作答訓練?因為熟練才能生巧。但別忘記提醒學生:用心才有收穫,學問是從留心來,否則再多訓練也是白耗力氣。教師不妨會為學生篩選題目,讓學生透過多次訓練感受哪些題目是普遍國文老師喜歡入題者,而哪些題目又是學生平時忽略準備或準備不妥者──這兩種皆可透過作答訓練加強。
    如何增加訓練次數?教師製作解析卷可使普遍學生針對自己的疑惑解決問題,也可使課堂有更多時間做更深入的解說或討論。教師切記每次測驗後,必須為學生解題。若能掌握解題時間,便有更多時間進行作答訓練。
    訓練前必須具備哪些基礎?我想再多的訓練皆比不上學生自學意願。學生如果不願為自己設定努力目標,不願反省自己學習的結果,不願檢討自己學習的態度與方法……,總之,不願為自己而學,而是作給父母與老師看,那麼不僅所學的很少,就連老師教的,也會聽過即忘。殊不知每次測驗,需要的就是知識;先備知識愈充分,作答愈輕鬆。尤其當今試題設計,幾乎都有誘答選項,誘答項目即是為了吸引一知半解的學生去選答,如此方能區別受試者的能力高低。然而,即使先備知識足夠,無法掌握文句敘述的關鍵,也很容易因為個人想法而判讀錯誤(很喜歡發揮聯想力而無視題幹重點的人,更需加強判讀訓練)因此,平日練習若有尋找關鍵字詞習慣的人,自然作答更謹慎也更有自信,下筆也自然快又準。下筆快又準,除了不必擔心題目做不完,還更有充裕的時間檢查作答訓練前,學生必須有足夠的先備知識與判讀習慣,而這兩者該如何加強,老師各有方法。就考生而言,「多做測驗題」是普遍師生認為最有效的方法。
    最後補充說明,也是為過去已有「畫記關鍵詞」這判讀習慣的學生而寫。作答需要注意速度與準確度,而速度又比準確度更重要。為什麼?難道只要寫得快,隨便寫個答案,不必管它是對是錯嗎?當然不是,誰會這麼無知呢?我會說速度比準確度更重要,是希望學生不要非得找出每個選項的關鍵字詞才肯下筆寫答案。有些題目雖然不見得每個選項皆能憑學生的程度判讀,但教師不妨鼓勵學生:若確定哪個選項頗符合題幹要求,即先下筆,只是必須在試卷或題本作記號(包含不易判讀的選項),以利完成所有題目,必須進行第一次檢查時,先檢查它們。初次作答的當下,即要專注,因為很可能沒有時間檢查每一題。千萬不要於初次作答時,堅持找出每個選項的關鍵詞,才肯做下一道題,否則很可能因為一棵樹而失去整座森林──許多題目並不難,卻因自己來不及作答而失去分數。

相關閱讀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改變學生對評量的觀念/畢仙蓉



    平時一說「考試」,總會有學生哀聲嘆氣,是吧!倘若我們能證明(可能「一再」證明)這考試,其實就是一種「能量補給」,是一種讓學生明白哪些知識是他們需要卻可能缺乏的,讓他們在每一次評量後,感覺自己變得更靈活,學習方向也更明確,那麼「又要考試!」這種不情願的聲音,應該可以弭平吧!
    評量,應該以素養導向為主,以傳統試題為輔,亦即透過素養導向的試題,訓練學生靈活的思辨力;藉由傳統以記憶為主的試題,奠定學生良好的知識基礎,使學生具有足夠的先備知識,閱讀也才能快速、有效。畢竟學生要面對的考試(尤其大考)必須同時具備作答「速度」與「準確度」,方可能得到理想成果。速度與準確度,自然與他們的先備知識脫離不了關係。讓「評量」跟「學習」一樣重要,在評量試題的設計或篩選,應該以「可能用得到的知識」,以及「必須具備的能力」為試卷內容,如此,學生與家長將更能了解平時測驗(即評量)的重要。                    
    改變學生對評量的觀念,很重要,然而,讓學生願意甚至樂意學習,又更重要。這學習,不僅是透過評量方式的學習,更是對每一單元吸收的學習。教師究竟該用什麼教學法、什麼教材,都應視班級普遍特質而定,視年級而定,也要視教學環境而定,不是哪位教師說哪個教法好就一定好;穿在別人身上好看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為什麼就得不到讚美?因為身材、身分、場合、個性……,只要有一項不合,給人觀感就打折扣;多項不合,則又更慘不忍睹。
    教材與教法,教師可已有多種選擇,今天提到,卻不深談。再說,過去已於《試在畢得》分享多篇自己的經驗。然為何提它們?那是因為我擔心在強調讓「評量」跟「學習」一樣重要時,會有人以為讓學生多做測驗就對了。多做測驗,確實對國三生頗需要,但是對國一和國二的學生就不一定了。
    「評量」如果能跟「學習」一樣重要,那麼一份試卷應該安排哪些試題,評量後又應該以哪些方式進行檢討,教師都必須謹慎,學生才真能感受每一次評量,不僅是「考試」,更是學習的機會。一樣要強調:教師該用什麼評量方式、檢討試卷的方式,都應視班級普遍特質而定,視年級而定,也要視教學環境而定。
     附上幾個相關聯結,作為今天分享的結束,包含方才說到教材與教法。
……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能否從「停課不停學」徹底改變校內教學與評量方式/畢仙蓉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召開專家會議,建議延後至225日開學,高中以下延長寒假,暑假則延後至715日開始放假……」
    「因應寒假延長,麻煩各領域研商規畫兩週的 『停課不停學——自學作業規畫』……」
    「教育部提醒網路上有許多既有的平台資源,可供親師生運用,讓「學習不中斷」,在家防疫也能有充實的寒假……」
    「停課」非好事,因為它的背後隱藏「不幸」;「不停學」令人欣慰,然只是教育者的理想,理想能否實現,還得看受教者的素質。如何拒絕不幸且實踐理想,以下是我多年以來一直對整個臺灣教育制度存在的期盼,此時不強調,更待何時?請恕我不喜多話的性格,僅以下列方式呈現。
★各年級教師團隊素養與共識決定全校學生普遍素質
1.自主教學很重要
2.教科書裡有多少素養
3.段考非得考那些課文嗎
4.段考能不能只考兩篇重點課
5.不是老師教得不精彩
6.是選文限制老師發揮
7.課文真有那麼重要嗎
8.部分課文的鑽研奪走師生多少閱讀機會與樂趣
9.莫讓時間被課文綁架
10.當然不是每課都不好

11.教科書裡考幾課宜重質不重量
相關聯結:
……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