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讀出經典魂魄(三)/畢仙蓉


不識康范生,怯讀<偶園記>? 畢仙蓉

        朗讀一篇作品,非得先了解作者嗎?比賽時,抽到的篇目,有可能作者是名不見經傳,語體文更可能未附上作者姓名呢?平時自己練習還有辦法深讀作者生平,從他生平中,理解其性格,甚至可查到創作背景,但也可能像遇到康范生這個較陌生的名字,屆時,該怎麼「讀」他的<偶園記>?

       數年前,我聽一位中文系的教授在語文競賽國語朗讀組講評時說:「要了解作者是什麼樣的人,他寫這篇作品時的心情,他說話的口氣會跟他的性格有關……。」原本以為這位教授僅是作文指導專家,第一次親眼見他擔任朗讀講評又作這樣言論時,著實一驚:原來過去我詮釋一篇作品時,根本不管作者是什麼樣的人──難道是屬不正確的學習法嗎?但不少人老師和學生還對我的詮釋豎起大拇指,難不成我是誤人子弟了?

        數年過去,至今仍會思索教授說的那句話,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更耐人尋味。這些年,我一直認為語言也是種藝術,既然是藝術,藝術的審美標準即見仁見智,既見仁見智,便無一定標準。或許唯一的標準就是──美──欣賞者個人認定的美,以及普遍認定的美(比賽列出的評分準則)。


    康范生,字小范安福(今江西)人。崇禎己卯舉人,順治丙戌,與萬元吉楊廷麟同守州,兵敗被執,慷慨求死。後放歸。」

《明史》記載二人事蹟頗詳盡,但難見對康范生的介紹,當然我必須承認自己並未熟讀《明史》。

    「楊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禎四年進士。廷麟上疏劾兵部尚書楊嗣昌,言:「陛下有撻伐之志,大臣無御侮之才,謀之不臧,以國為戲……。」

    「萬元吉,字吉人,南昌人。天啟五年進士。嗣昌倚若左右手,諸將亦悅服,馳驅兵間,未嘗一夕安枕。」

        雖然有句話說:「觀其友,知其人。」但詮釋<偶園記>須推測作者性格嗎?即使推想應該也是慷慨之士,總不能將<偶園記>讀得像岳飛的<滿江紅>那樣慷慨激昂吧!

        是的,即使康范生可能有他兩位同袍楊廷麟萬元吉以及民族英雄岳飛的正氣凜然,但<偶園記>看來是寫景的小品,千萬別讓驚滔駭浪橫掃偶園!當然也別像浪漫詩人徐志摩那樣多情、柔軟。

     如果了解作者的性格、說話口吻
(含語音、語調),那麼真要讀得像是他在朗讀嗎?我的答案就在以下這幾句反問裡:朗讀,除了掌握文意,詮釋恰當,還要讀得好聽,是吧?讀得動人,是吧?有些作家作品膾炙人口,但他說話語調沒有抑揚頓挫,你覺得由他來讀自己的作品如何?會好聽?會動人?那麼你還要不要在朗讀時,彷彿他上身了?

      不過,好的朗讀者,應該徹底讀出作者那篇作品中的情思。

   
不識康范生或許更好,他的<偶園記>,可以讀得放膽──不必礙於作者性格而束縛了偶園之美; 可以放膽想像且讀出他見長虹跨江時的喜悅,可以讀出古剎中,壽樟修竹、高梧深柳的靜謐,可以讀出從竹影柳蔭中一見金碧鋪地的滿足,可以讀出千尋高竹,隨風狂舞,亂湧階前的放肆,可以讀出……,環繞偶園的一切自然之美。最後還可用一種時而感慨,時而灑脫的語調,讀出如李梅鈴老師(化名暗香)說的:「康范生舉祖逖與陶侃的例子應該是要警惕自我:休閒娛樂不可太過,他可能還在等待時機以一展抱負。所以園林美景自娛的時候也不希望耽於逸樂。在朋友提出要使美景更豐富的時候,他非常不以為然,他認為就用一種閒適、平淡的心情去領會,美就是美,用心感受後就不要沉迷,不要被束縛。這篇很像晚明小品的風格,獨特的審美觀點,把美景當作是一次次的心靈交流,交流的當下很感動,卻不強求永留。」


◎感恩李梅鈴老師與我共讀<偶園記>,還同意我刊登她的見解!感恩吾慣閒(化名)老師指點我哪裡去找與康范生有關的資料。



朗讀講評(以下口語化說明)/畢仙蓉 http://ppt.cc/dzQ9

朗讀講評2/畢仙蓉 http://ppt.cc/MFYi

朗讀──怎麼讀(語體文暨文言文)I /畢仙蓉http://ppt.cc/OUyn

朗讀──怎麼讀(語體文暨文言文)II /畢仙蓉http://ppt.cc/b8mL

彰化縣一百年語文競賽國小學生組複賽朗讀講評 /畢仙蓉http://ppt.cc/tY2F

彰化縣一百年語文競賽國中學生暨高中學生組複賽演說講評 /畢仙蓉http://ppt.cc/Lzti

通往演說的祕境──朗讀 / 畢仙蓉老師 http://ppt.cc/0m9v

全國語文競賽臺中市初賽朗讀講評/畢仙蓉 http://ppt.cc/F7t1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