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以一種捨我其誰的精神探白靈〈光的窟窿〉/畢仙蓉

畢仙蓉老師2016/3/31於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聽見‧桃花源》節目
朗讀詩人白靈作品













朗讀新詩以後
我發現
朗讀一首詩
可以調和自己較剛的性格
可以讀出感情的真摯與柔美
可以藉由閱讀理解策略中的檢索與擷取或省思與評鑑
分辨一首詩是否也能提供學生閱讀
如果確定它可作為測驗題
那麼學生可以同時經由朗讀一首新詩的陶冶
培養深厚的閱讀理解力

以一種捨我其誰的精神探白靈〈光的窟窿〉/畢仙蓉

光的窟窿/白靈

黃昏時,天空焚為一座
燦爛的廢墟;
落日自高處倒塌
這是天國最後的一盞燈了
酒旗遭風撕毀
黑暗收押了周圍的一切
然而還有我的燈懸著呢
堅持統領這荒野
雖是小小一盞
就是要讓黑暗有一凹
永遠的
光的窟窿

        黃昏、焚、廢墟,串聯讀來,總覺他們正說著一種落寞與不甘。「燦爛」是對「廢墟」的歌頌還是調侃?抑或兼而有之?沒用了的地方,卻難令人遺忘它曾有的風華年代。在世人眼裡留下讚嘆又如何?終被結束,但就是那麼令人不甘。
      「落日」因為「廢墟」的出現,失去它以往給人浪漫情懷的味道,有的只是「落魄」,準備被遺棄的那種落魄。尤其「自高處倒塌」,更令人覺得英雄已走至窮途末路,不甘呀!
      「天國」多令人嚮往有朝一日在那裏無憂無慮,它是充滿享受與希望的地方。「最後一盞燈」?天國要休息了?若僅是休息,「黑暗收押」的動作,太令人恐懼!天國該不會也要關門了?再美的國度,也有成為廢墟的一天,是嗎?風!哪裡來的怪風?是你!就是你!管你是不是始作俑者,就是逮到你了!我招搖的酒旗招惹你了?撕毀酒旗就算了,竟連周圍的一切也要收押。是誰?是誰?唉!知道是誰又如何?

        不對,還有一盞燈可以讓光明存在!是我!別瞧不起我這一身微弱的力量,咱既不折頸也不折腰——為了給後人光明。就我了,我來!我會拚了命的在這黑暗地亮著,讓有心或無意來訪的人,因咱的存在而燃起一絲同樣的希望。
                 天黑之後,就是黎明;太陽落下,也還有升起的一天。但是這光的窟窿,就是要讓害怕黑暗的人,有等待黎明升起的信心。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