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面對圖表題,先看懂,不用背——給國中生的閱讀提醒|畢仙蓉老師

 

📝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會出現行距或標點間距的錯位,敬請見諒。

🌿 【溫馨提醒】

本卷內容僅供教學與學習使用,若需轉載、節錄或引用,敬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並尊重智慧財產權。

✍️ 作者:

畢仙蓉老師 與 ChatGPT 共同撰寫
(以八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核心,整理自 111 114 年教育會考圖表題)

 

💡 面對任何圖表題的心態與作答原則

圖表題不需要背,也不需要複雜計算。
只要肯看,照著步驟慢慢比,就能找到線索。
它考的不是記憶力,而是觀察力與理解力。

 

一、    先理解,不要猜。
圖表不是畫給專家看的,是給你讀懂的。
先看看它在表達什麼,再去想題目問什麼。
不用急著選,只要抓住大意就好。

二、    先看圖,再看題。
先掃過整張圖,注意「誰、什麼、時間、方向」。
再讀題幹,看它要你判斷哪個關係。

三、    比差異、抓關鍵。
四個選項常只差一點:數字、位置、對象或詞語。
找出那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得分關鍵。

四、    用常理來想。
如果看不懂數字,就想生活經驗。
哪一個做法最自然、最合理、最安全,通常就對。

五、慢一點也沒關係。
圖表題重在「看清楚」,不是「看最快」。
穩穩看、慢慢比,你就會越來越懂。

 

111年教育會考第11

 

🧩 情境應用圖表題的三個特點

1.    圖像多、文字少:題幹通常只有幾句簡短說明,重點在觀察四張圖。

2.    同一原則、不同做法:四圖在比「同一原則」的做法差異(如背包、騎車姿勢、拿東西、資源回收、光線角度)。

3.    問法固定:常見「哪一種最合適/最健康/最安全」。

快穩準三步:
先找原則關鍵詞(最健康/最安全)。
再看差異(重量、角度、距離、位置)。
刪除明顯不符常識者,留下最符合者。

口訣:「先找原則,再比差異,刪掉不符的。」

解析

🎒11題〈背包與健康〉快速作答+逐項說明

先看兩件事就好:

1.    重量是否 體重 10%(先算總重 ÷ 體重)。

2.    最重的那個有沒有放在「中間」
兩關都過才健康;有一關沒過就淘汰。

 (A) 50 公斤;物品重量 0.521 公斤

  • 總重0.5213.5 公斤3.5 ÷ 507%10%)。
  • 位置:最重的是 2 公斤就在中間)。
    ➡️ 兩關都過,最佳答案選 A

(B) 60 公斤;物品重量 120.5 公斤

  • 總重120.53.5 公斤3.5 ÷ 60 5.8%)。
  • 位置:最重 2 公斤 不在中間沒過)。
    ➡️ 位置錯,淘汰。

(C) 70 公斤;物品重量 242 公斤

  • 總重2428 公斤8 ÷ 70 11.4%超過 10%沒過)。
  • 位置:最重 4 公斤在中間(過),但重量關先出局
    ➡️ 超重,淘汰。

(D) 80 公斤;物品重量 211 公斤

  • 總重2114 公斤4 ÷ 805%)。
  • 位置:最重 2 公斤 不在中間沒過)。
    ➡️ 位置錯,淘汰。

 

112年教育會考試第17

 

📊 統計圖判讀題作答技巧(以〈性別平權統計圖〉為例)

這類題常見於社會、公民或全球議題主題,
重點在「看懂數據」與「避免被文字陷阱誤導」。

三個特徵:
1️
有明確數字或比例(%)。
2️
每個圖代表不同對象、年份或地區。
3️
題幹常問:「哪一項最不相符/哪一項正確」。

快穩準三步:
一、先看圖,圈出「數字+對象+時間」。
二、再看題幹,找關鍵詞(如「最不相符」)。
三、比對每個選項,看誰「偷偷換了對象或時間」──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口訣:「先圈數據,再看對象,抓出偷換的。」

 

🏆 圖表題作答技巧教學

🔍 一、三步驟:快、準、穩

1️ 先看「圖表區」再看題目

圖表題不是在比記憶,而是在找關係
所以第一步不要急著看選項,
要先掃過整張圖,找出關鍵三要素:

「數字」+「對象」+「時間」

舉例:

  • → 18%、有伴侶女性、過去12個月
  • 勞動力39%、管理職27%
  • 國會女性24%2010年比19%
  • 南亞女性30%18歲前結婚

這樣看完一輪,腦袋就有了「四格重點卡」。

2️ 再看題目問什麼

題幹問:「哪一項最不相符?」
關鍵字:「最不相符/錯誤/不符原意
代表只有一個選項內容和圖不對

👉 所以思考方向是:「哪一句偷偷改了圖表的意思?」

3️ 用「對象比對法」刪錯

觀察每個選項有沒有:

  • 改了「對象」:例如「有伴侶女性」被寫成「全球女性」。
  • 改了「時間」:例如「18歲前」變成「2024歲」。
  • 改了「數字」:例如24% 誤成42%

只要抓出這種「偷偷換字眼」的陷阱,就能立刻判斷哪一項錯。

🧠 二、以本題為例(練習演示)

題目問:「下列何者最不相符?」

我們照三步驟操作👇

步驟1:快速圈關鍵詞

  • → 18%/有伴侶女性/暴力經驗
  • → 39%27%/勞動力與管理職
  • → 24%201019%
  • → 30%、南亞、18歲前結婚

步驟2:看選項(每一個都比一次)

(A) 說「82%的全球女性未遭暴力」
原圖是「有伴侶的女性 18% 遭暴力」
分母被改成「全球女性」錯。

(B) 女性管理職比例比男性少
原圖確實顯示女性只有27%,比男性少對。

(C) 女性參政比例上升但仍少數
原圖:從19%升到24% → 對。

(D) 30%的南亞女性在18歲前結婚
原圖同樣寫「30% 18歲前結婚」對。

步驟3:圈出「偷換對象」的那一項

→ (A) 改了對象,「有伴侶女性」「全球女性」。

所以最不相符的是:(A)

 

113年教育會考試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以下兩題

    2018年流傳一段影片,片中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竟語出驚人地說:「川普總統完全是個笨蛋!」儘管片中歐巴馬臉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像極了他,但卻不是本尊。影片隨後出現演員皮爾,原來這是他模仿的影片,藉由深偽技術,竟可變成歐巴馬談話的片段。美國媒體製作這段影片的目的在提醒大眾,此類影片極可能成為操縱輿論的利器。當它漸趨氾濫時,散布者的罪惡感也會相對減少,最大的危機就是造成民眾對社會產生不信任感,逐步地破壞民主制度。

    深偽技術能製作的除了影像,也包括文字與聲音。一般人說的「人工智慧」,是一個很大的架構,其中一個領域是「機器學習」。而深偽技術是屬於「機器學習」裡的「深度學習」,它是以深度神經網路為架構,對資料表徵進行學習的演算法。

    深度學習技術在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是運用「生成對抗網路」,由「生成器」和「辨識器」兩個神經網路組成。生成器就像是演算法透過大量資料去學習狗的模樣,直到可以畫出狗。辨識器則是可以分辨畫的狗和照片的狗。這兩個模型結合後,就像是一邊有一個人畫狗,另一邊有一個老師說這跟真的狗差很多,所以畫的人要再修改。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畫的狗能騙過老師而老師在一次次判斷中也越來越厲害。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就是生成器和辨識器之間的競賽。

    深偽技術是近年新興的科技,若將它運用於影視作品,可節省製作電影或遊戲的時間,有正面的效益。但也有人利用合成的假影像操弄資訊,進而詐騙牟利、毀人聲譽,製造社會的動盪,讓這項技術引發爭議。

      ——改寫自〈臺灣團隊研究辨識Deep Fake影片 深偽技術的正邪之戰開打〉

請見113年教育會考試 33題圖

🧠 概念層級圖作答技巧(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為例)

這類題考的是文字關係轉換成圖像關係
重點在辨識「包含」還是「對立」的結構。

三個特徵:
1️
文中常出現關鍵詞:「是一個大的架構」「其中一個領域」「屬於……裡的」。
2️
各名詞間有明確層級,不是並列。
3️
選項多為同心圓、階層圖或重疊圈。

快穩準三步:
一、先圈關係詞(如「包含」「屬於」「領域」)。
二、再判斷方向:包含圈套圈;並列平排;對抗左右對立。
三、選出最能表現層層包套的圖形。

口訣:「看詞找關係,用圖表現義。」

 

圖文理解精華整理(第33–34題)

 

0️R兩句口訣

  • 包含關係AI MLML DL → 同心圓
  • 攻防關係:生成=造假;辨識=抓假駭客 vs 防毒

1️ 33題:AIMLDL 的正確圖示

重點層級

  • 人工智慧(AI:最大範圍,「讓電腦像人一樣做事」的大集合。
  • 機器學習(MLAI 裡的一種方法,用大量資料自己找規則
  • 深度學習(DLML 的進階法,用多層(像神經網路)學得更細。

由文找關鍵語

  • 「很大的架構」→ AI 最大圈
  • 「其中一個領域」→ ML AI
  • 「屬於……裡的」→ DL ML

圖形語AI(外)> ML(中)> DL(內)同心圓
答案:B

2️ 34題:生成 × 辨識 的關係

由文找關鍵語

  • 「生成對抗網路」
  • 「生成器」畫得更像、「辨識器」抓得更準互相對抗、一起變強

詞義速判

  • 生成:做出來
  • 辨識:分辨真假
    性質是攻防對立,不是配合、不是因果、也不是控制。

最貼切比喻駭客出新病毒 防毒軟體更新
答案:D

 

114年教育會考第21解析

🏆 世界盃淘汰賽圖解題(八年級解析版)

🔑 一開始要先記兩個最重要的規則!

1️ 冠軍和亞軍一定分屬左右兩邊
因為整張圖分「左半區」與「右半區」,
左邊打出一個最強隊、右邊也打出一個最強隊,
最後這兩隊才在中間相遇打「冠軍賽」。
👉 所以冠軍、亞軍不可能在同一邊。

2️ 季軍要能打到四強,不能太早被冠軍擋下
季軍通常是「四強輸掉、再去打季軍賽的球隊」。
如果那一隊在八強就被冠軍淘汰,就不可能變成季軍。

📄 題目回顧

題目問:

根據這張世界盃 16 強賽程圖,下列哪一組冠、亞、季軍結果最可能出現?

選項如下:
(A)
阿根廷、巴西、英格蘭 (B) 荷蘭、波蘭、澳大利亞 (C) 法國、西班牙、葡萄牙 (D) 克羅埃西亞、摩洛哥、塞內加爾

🧩 一個一個來檢查

(A) 阿根廷、巴西、英格蘭

阿根廷與巴西都在左半邊。
冠亞若在同邊,代表他們在四強之前就會互相淘汰,
不可能同時進冠軍賽。
✖️ 錯。

(B) 荷蘭、波蘭、澳大利亞

荷蘭(左)vs 波蘭(右)這部分合理。
但澳洲在荷蘭的同一區,
若荷蘭要當冠軍,澳洲必定在八強就被淘汰,
那就沒機會去打季軍。
✖️ 錯。

(C) 法國、西班牙、葡萄牙

三隊都在右半邊,根本不可能同時進冠軍賽或季軍賽。
✖️ 錯。

(D) 克羅埃西亞、摩洛哥、塞內加爾

克羅埃西亞在左半邊、摩洛哥在右半邊,
可以分別一路打到決賽。
塞內加爾雖在右邊,但和摩洛哥不同區,
能先打進四強再輸,最後去打季軍賽。
合理!

正確答案:(D)

冠軍:克羅埃西亞
亞軍:摩洛哥
季軍:塞內加爾

💬 小結

同學們,這題其實只要兩步:
第一,看冠亞是不是分左右兩邊;
第二,看季軍會不會太早被冠軍擋掉。
記住這兩句,任何淘汰賽圖都能判斷誰可能贏!

🏆 為什麼 (C) 法國、西班牙、葡萄牙 不可能同時得名?

先看這張圖(簡化示意)👇
表示「贏的人往右走、進下一輪」)

右半邊賽程:

 

西班牙 ──┐

           ├→ 贏的往右走

葡萄牙 ──┘

 

法國 ──┐

        ├→ 贏的往右走

英格蘭 ─┘

接著──

  • 西班牙 vs 葡萄牙只能留一隊
  • 法國 vs 英格蘭也只能留一隊
  • 然後這兩個贏家再對打只剩「一隊」能往右進冠軍賽

💡 結果:
右半邊這麼多強隊,
最後最多只能「活下來一隊」!

📍結論

所以即使法國、西班牙、葡萄牙都很強,
他們會在右半邊就「互相廝殺」,
最多只有一隊能晉級到冠軍賽,
其他兩隊都會被淘汰。

👉 因此,「三隊都得名(冠、亞、季)」是不可能的!

💬 老師講解口語版

同學們,這就像我們校內歌唱比賽,
右半邊只有四個班要自己先唱、自己淘汰。
不可能最後三個班都得獎,
因為右邊最後只會留下最強的那一個,去跟左邊冠軍對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