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國文科在職教師跨校實體共備社群 |
雲林縣永年高中劉重佐老師的筆記 |
我是老師,而且是努力教學的老師,關心學生考試成績,實屬正常事。但也因為我是老師,還須有責任培養學生考試力以外的能力,例如:省思力、批判能力、審美能力、感恩與回饋的能力……(其實前兩者也屬考試力)。為什麼我一直強調藉由朗讀(或聆聽朗讀)的教學,更能有效培養學生以上諸多能力呢?因為數十年來,我不但放不下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責任,也對忽略任何一篇課文存在的價值感到不安,因此努力鑽研出這套至目前為止,自認為對學習文本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老實說,所謂「有效」,還包含:可以有更多時間訓練學生寫評量卷時的作答力。
學生問我: 什麼叫聲情朗讀?我說:「聲情朗讀就是透過聲音傳達情感的朗讀。由於漢語有一字一音的特質,因此朗讀時聲音必須清楚,才可能使聽眾清清楚楚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朗讀是一種深度的閱讀。好的朗讀可以將一首作品詮釋得比一般閱讀時,更深入也更動人。」
因此,教師不妨嘗試有別於傳統教學(逐字逐句講解)的方式,透過聲情朗讀(藉由影片也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而在這兩種能力中,都存在著考試力──閱讀理解能力。就國中而言,教育會考的試題愈來愈偏重理解題,文言文也確實增多;學測、指考與統測呢?各位高中、高職老師應該比我更清楚。總而言之,基於國文老師的使命,該教給學生的國文知識與國學常識,很難因為大考趨勢而割捨;但現實必須面對的問題,更無法忽視。
文言文
文言文
藉108課綱高中國文推薦選文十五篇中的八篇談我們可以怎麼教(附上畢仙蓉老師自製朗讀影片供活動進行時使用)
先秦:燭之武退秦師https://goo.gl/WXBjfN
漢魏六朝:鴻門宴(記敘)https://goo.gl/SFUfa4
唐宋:師說(說明議論)https://goo.gl/1HDDhV
明清:項脊軒志(抒情記敘)https://goo.gl/Sxnu7E
107/5/23與現場與中區諸校老師討論的
教師引導自學
第一步:盡量使用e化教室,使每位學生都有一台正常電腦。若環境限制,教師可提供相關閱讀資料,而資料範圍必須多於學生須依據題目尋找的答案,以訓練他們擷取的能力。
第二步:教師設計題目(仍須課前準備好題目)。題目範圍至少須涵蓋「聆聽能力」、「搜尋資料與擷取資料的能力」、「表述能力(批判能力屬於此能力範圍)」
第三步:播放朗讀影片(播放前,教師必須先公布題目,以利學生聆聽時,有思考與準備的方向)。
閱讀理解能力訓練(「檢索與擷取」、「發展與解釋」、「省思與評鑑」等三種能力不一定都得出現在同一份學習單):題目設計方向,可參考範例一。
範例一:
〈燭之武退秦師〉
1. 春秋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各國之間大小戰事不斷,氛圍如何應自知。因此即使是娓娓道述一則故事,仍須力度。另外,老臣說話較慢但也有力度。
2. 說的是一段歷史故事,故事裡有角色,角色的年紀與身分都是影響朗讀者傳達當時氛圍的關鍵。
題目設計(教師可視班級程度或時間限制,決定作答題目):
1. 請依據朗讀者第1.點說明,提出相關證明。
2. 你認為朗讀者的詮釋是否恰當?請舉例說明理由。
3. 朗讀者在哪幾處的詮釋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或是最令你喜歡?請說明理由。
4. 如果你是朗讀者,是否有不同於原朗讀者詮釋的地方?請說明理由。
★感謝嶺東中學王寶漢主任建議:不要整支(朗讀影片)放完才請學生回答問題。可以採一段落一段落的方式進行提問與討論。豐原高商施佳慧老師回應:整首聽完,可能會忘記前面的部分。兩位老師的建議也讓我想起自己也曾採段落式播放與提問,確實學生學習效果較好。
另107/5/23與中區諸校老師討論上述四題以外還可設計許多題目。請恕族繁不及備載。
★感謝嶺東中學王寶漢主任建議:不要整支(朗讀影片)放完才請學生回答問題。可以採一段落一段落的方式進行提問與討論。豐原高商施佳慧老師回應:整首聽完,可能會忘記前面的部分。兩位老師的建議也讓我想起自己也曾採段落式播放與提問,確實學生學習效果較好。
另107/5/23與中區諸校老師討論上述四題以外還可設計許多題目。請恕族繁不及備載。
2019/2/7補登
108課綱建議選文的聲情到文意闡釋/惠文高中畢仙蓉老師
以下兼採自主學習、分組合作等方式,可選擇文字表述或口語表達。藉由畢仙蓉老師朗讀的篇章,分析其聲情與文意闡釋的關係。可於各題回答之後,提出個人不同見解。
一、〈燭之武退秦師〉
1.佚之狐說話口吻如何?既然說「國危矣」,為什麼不讓他說得急促些?既然說「師必退」,為什麼不說得強而有力些?既有「危」,又有「必」,整句語速為何不快些?
2.「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燭之武於此句說話的口吻如何?
3.試分析鄭文公「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與「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這兩句聲情的差異。
4.請分析燭之武與秦穆公談話過程的說話口吻,以及在哪幾句各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5.晉國大夫子犯提議晉文公攻打秦軍,晉文公回覆子犯時的聲情,是否詮釋恰當?需要改成溫和些或是帶些斥責語氣嗎?請依據查詢資料說明你的看法,並說明資料來源。
範例二:
〈諫逐客書〉
先說我為什麼這樣讀〈諫逐客書〉?如2016年,我仍想讀出李斯對自己可能失去地位甚至被驅逐的焦急,也想讀出他對自己協助秦王一統天下的心力全部被抹煞的不滿。但是今年刻意降低音調,是想表達李斯心中可能有的誠懇,這也是一種溝通技巧(音調若高,容易使協商氛圍緊張而被對方拒絕)。另外請參考105年全國語文競賽經典古文朗讀前的聯想(四)〈諫逐客書〉/畢仙蓉 https://goo.gl/YVCkdU
2014年朗讀音樂會時,我為什麼選《大秦帝國》搭配李斯的〈諫逐客書〉?
李斯為人如何,學者多不齒於他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殘害同窗好友韓非的作為。功名與富貴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以卑微為恥,以窮困為悲」的生命價值觀,正對了秦王贏政(秦始皇)的胃口;李斯鼓勵秦王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從此被封為客卿,參與軍計大政。然而在秦國完成統一霸業不久,國內發生一間諜大事:韓國水工鄭國(人名)為了消耗秦的國力,延緩秦向韓進攻,說服當政者修建灌溉農田的水渠。結果計謀被識破,使得秦國宗室大臣紛紛提出「從他國來的客卿都是間諜,應全部驅逐」的建議。秦王受騙於韓國水利工,自然憤怒;李斯也是來自他國的客卿,當然緊張自己的命運,因此《諫逐客書》中的文字在在強調客卿對秦國的貢獻,讀來彷彿能感受到李斯對自己可能失去地位甚至被驅逐的焦急,也感受到他對自己協助秦王一統天下的心力全部被抹煞的不滿。
我為什麼選《大秦帝國》搭配李斯的〈諫逐客書〉?給各位看《大秦帝國》這部影片的片段,同時從配樂裡感受大秦聲威。想想李斯為什麼上書秦王,《諫逐客書》裡顯現的強盛武功以及聲色珠玉,若您是贏政,能不驕傲與感動嗎?
範例三:
〈鴻門宴〉
風起雲湧的相爭時代,一場決定未來誰為王而誰又為寇的宴席,步步詭譎、處處驚心,雖是記敘文,怎能像講述一件平常事那樣的平緩語氣讀來?當然要像說書那樣——將讀者帶入緊張的氛圍裡。即使故事開頭尚未進入最緊張的時刻,也要令讀者感受戰爭時代兵家爾虞我詐的不尋常氛圍。所以文章一開始,朗讀者就要進入烽火時代的「現場」。朗讀前,不妨先看一下這支短片並聽聽他的主題曲,想像一下氛圍,醞釀一下情緒。何妨一聽《楚漢爭雄——雲飛揚》http://ppt.cc/tpps8
範例四:
〈出師表〉
我為什麼這樣讀〈出師表〉?
「讀」<出師表>,我會想「讀」出一名在少主面前,既是形象忠義,也是形象仁愛的老臣──諸葛亮,他對年僅二十歲的君主,於自己不在身邊時,如何治國的牽掛。在這分深深的牽掛裡,包含殷切的叮嚀(或者該說臣對君的「建言」),句句叮嚀,決定了國家的命運,也是他北伐能否順利的關鍵。更多內容請見讀出經典魂魄(九)/畢仙蓉 https://goo.gl/viR4dv
範例五:
〈桃花源記〉
我為什麼這樣讀〈桃花源記〉?
1. 對作者來說,這是一個不存在的理想社會。因為不存在,就更想望;渴望腐敗社會消失、渴望安樂社會實現。
2. 我不用清亮的聲音來讀,是因為這不是現實社會,只是陶淵明的夢想。所以我帶著低沉一點且剛直一點的聲音,想如此或許可以讀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對社會無言的批判。
範例六:
〈師說〉
1. 韓愈寫此文時,約莫三十五歲,仍屬青年。
2. 這雖然是韓愈匡正時弊之作,但也是寫給年紀小他十來歲的李蟠,肯定李蟠向學精神。
結論:諄諄善誘,語氣誠懇,但仍必須具備說話力度。
<師說>雖然熟到幾乎可以不看稿子來讀,但愈是熟,愈是斟酌:力度該用幾分才不會太嚴,也才能讀出對「恥學於師」之人的批判意味?讀得太嚴厲,好像在罵那位向韓愈請學的年輕人(李蟠),但韓愈肯定他向學精神,語氣裡應該有點溫暖吧!要不就把人給嚇跑了。聲音若太溫暖,又會失去批判意味。原來這篇也不好讀!
範例七:
〈赤壁賦〉
我為什麼這樣讀〈前赤壁賦〉?先說已刪除2016年版本。因為今年回顧發現去年讀得不好。也許明年又會刪去今年版也說不定。
2014年我在<朗讀音樂會之經典古文篇Ι>曾寫道:「《前赤壁賦》是飽讀詩書、才氣逼人的蘇東坡寫於貶謫黃州期間。是庸材就不會被注意,也不會遭受有心人士的傷害與折磨。既來之,則安之;既貶於「陋邦」,無論如何也要擺脫不如意的政治記憶,就當無事(政事)一身輕吧!夜遊赤壁,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豈不與作者本身的磊落相輝映?然而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是否也暗示他悲涼的境遇?表面上,作船中客的心靈導師──安慰對方不要對生命存著悲觀想法,但何嘗不是安慰心中的另一個自己?」
今年(2017)領悟:了解作者耿直間豪放的性格之後,再了解<前赤壁賦>如同其他被貶謫的文人在遊歷中往往有心情的抒發,因此,聲音不要太清亮,以免讀不出作者內心深處想說的一些話。
範例八:
〈項脊軒志〉
我為什麼這樣讀〈項脊軒志〉?我想自己是歸有光,對著朋友敘述自己的陳年往事。人在回憶時,對於當年的悲喜事,應該不似處當下時激動,而是較能平靜看待。然在回顧中,總有懷念的滋味。因此我以較2016年略快的節奏、略低的嗓音、更自然的敘述方式讀出。此外,「余既為此志」這段之前的內容是歸有光十八、九歲時完成,因此我不以蒼老的聲音懷舊。而為了全文不會在最後來個突兀(聲音變化過大),我還是以文情表現聲情即可。
2019/2/7補登
108課綱建議選文的聲情到文意闡釋/惠文高中畢仙蓉老師
以下兼採自主學習、分組合作等方式,可選擇文字表述或口語表達。藉由畢仙蓉老師朗讀的篇章,分析其聲情與文意闡釋的關係。可於各題回答之後,提出個人不同見解。
〈畫菊自序〉朗讀音檔 2019畢仙蓉老師朗讀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新詩〈畫菊自序〉朗讀音檔 2019畢仙蓉老師朗讀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教師提問(題目設計:畢仙蓉老師)
請推敲朗讀者於下列各句讀得較其他句子更具力度也更高音的可能理由:
1. 志有萬端之異
2. 工書工畫各有專長
3. 而有志竟成者也
4. 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
5. 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
朗讀與閱讀教學:如何從[讀]培養省思與評鑑能力/畢仙蓉
研習結束前的推薦
請學生以「線索聯結」的方式
找出我在作品中那些詮釋的理由(線索)
用我的想像拉著白靈的〈風箏〉奔跑 https://goo.gl/meg4H2
新詩這樣出題有什麼不好?
其他關於畢仙蓉老師新詩教學的聯結
用我的想像朗讀蔣勳<願>
用我的想像朗讀鄭愁予<錯誤>
用我的想像朗讀劉正偉孤傲的<樹> https://goo.gl/fnt7pS
最後以我說過的話,強調我這種教學法對學習文本的效益,也為今日的分享畫下句點:
古典詩詞,文論專家周振甫先生說:「『專以沉思力索為事者』的默讀雖然可以得到啟示,但跟誦讀時『心凝形釋,冥合於言議之表』的狀態還有所區別。」我認為周先生這段話應該可以這麼解釋:「在默讀中極力思考創作者的心思,雖然有可能獲得啟發,但是比起讀出聲音的那種更顯投入的精神,後者更可以與作者精神合而為一,而非只是理解字面傳達的義理。」為了誦讀至最貼近作者思想與情感,必會要求自己徹底了解作品內涵,這比一般默讀的「大致了解」或「可能已經了解」更紮實。「朗讀」呢?由於聲音必須明朗,使作者的思想、情感被聽眾清清楚楚感受,因此它又比低聲地讀更下功夫。一個朗讀者下功夫,聽眾若是專心,能不更清楚感受到作品內涵嗎?
.......
.......
補充
現場老師提問:多半學生看不懂文言文,播放朗讀影片之前,是不是有必須先做的事?例如:讓他們先看翻譯。但學生從此拿到文言文就看翻譯本,考試一旦考的是課外的文言文,仍然讀不懂。所以畢老師有沒有什麼作法可分享?
我簡單回答(因為當天分享重心不是在教學生如何讀懂文言文,因此只能簡單回答。而會後補充書面資料):
1. 進入文本之前,指導學生課堂自學(無論白話文或文言文均這麼做):以畫記證明仔細閱讀
(1)課文導讀、(2)作者介紹、(3)課文與注釋、(4)課文賞析。之後可提出個人認為的生難部分,由老師說明。
十幾年前,一教到文言文,總要花去大半時間逐字逐句翻譯,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可以進行閱讀理解能力訓練(檢索與擷取、發展與解釋,特別是愈來愈被重視的省思評鑑能力)。於是後來改變作法,至今仍相信自己的改變是正確的:
2. 我曾這麼做:發下翻譯本,由我朗讀白話文(翻譯),再朗讀原文(文言文)。朗讀之前先說我會在各讀完一次之後抽問。若是我讀的是文言文,學生就必須迅速找到與翻譯相對應的地方,讀出該處的翻譯;反之,我讀的是翻譯,學生就迅速找到與文言文相對應的地方,讀出該處的原文。讀錯任何字音或讀不清楚都被扣分。有時這樣的活動是讓學生分別扮演師生的角色來進行。
3. 我也曾這麼做:直接設計題目測試學生對文意的理解。題目一定有「全文中心思想」這部分,且會問學生從哪些地方可見(必須說出關鍵句)。若時間充分,還會詢問「段落大意」,並請學生說出關鍵句。
任何活動,我都不希望培養出投機分子;不讓任何一位學生以為由同學回答問題,而自己不必做什麼事。因此我常收回每位學生的筆記(或課本畫記:對應處,以相同符號或同樣顏色的筆顯示),又或者是先說我會在上一位同學回答之後,立即詢問下一位:他剛才說了什麼重點?說對還是說錯?
4. 我還怎麼做?請見以下聯結:
感恩雲林縣永年高中劉重佐老師來函回饋!雖然文中不乏對我的過獎之詞,但深深感動劉老師對我教學的肯定,感動信中寫至數位有志一同的熱血教師……,這更令我難忘現場熱烈討論的氣氛,也難忘他們的聲音與風采……
經由劉老師許可,與大家分享他精闢的心得筆記:
劉重佐
1070523豐原高商共同備課心得
同是杏壇尋源客,相逢何必曾相識,
轉屏播言午申間,聲情並茂笑無時。
結束上午的課程,驅車前往豐高,為的是能參與中區國文老師共備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一睹網路上神交已久的仙蓉老師令人沉醉的朗讀風采。
踏入會場,親切的笑容,優雅的聲音襲來,「你好!重佐老師,你本人比網路上更帥」很難相信這是研習時會有的問候,也化開了未曾謀面的冰霜。
順著張張的研習資料,攤在面前的不是堆疊的文字,而是一圈圈以愛出發,以教為樂的生命年輪。
青春洋溢的仙蓉老師,流暢的操作教學檔案,場景轉換間倏忽即逝,聲調朗頌間兵戎相見、短兵相接,鏗鏘不絕於耳,令我心驚膽顫無法喘息。
入耳108課綱高中國文推薦選文十五篇中的八篇教導我們可以怎麼教授,在《師說》的朗讀聲中,撰文者當初對於流俗的憤懣與看到後學的不俗加以大力讚賞,一幕幕的畫面,在腦海中鮮明的上演,文字雖有段落與休止,但滿溢情感卻無從停歇。
《師說》剴切略顯嚴肅的堅定語調,我聽見了韓愈對於理想的堅持,而後放鬆親切的語調,在調整共鳴腔的轉換後,我聽聞在見到李蟠專注神情之後的真性情韓愈。不自覺聯想到《出師表》裡,同樣開濟著兩代君王的諸葛亮,法度與開張聖聽的態度上,相似的一絲不苟,也相同的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江心中對於堅持的理念,娓娓道來。
在現今考試領導教學的情況下,國語文測驗已經在變化,從昔日記憶型的題目轉而以閱讀素養導向的題型,在大量需要更改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透過中區夥伴的腦力激盪確實讓我「腦補」了不少。隋老師與瑞昌師的《錯誤》,真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之感,奔馳一百公里的路程果真不會是個「錯誤」決定。明融師與佳慧師溫柔富有敦厚的嗓音,引領共備的氣氛,讓首次踏進豐商的我有著宗廟之高只能略窺一二之念。
古者,師父領入心領神會。仙蓉老師逐字逐句的講解,透過聲情的朗讀,涵養了教授課程者的自學能力,共備課程增進了我的批判能力,不同領域與不同地域的同伴,在每個星空裡綻放了不同的光,帶給學生們不同的考試引導。
行文至此,我念著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墨水有寫盡的時刻,文章有終止的段落,可是「仙」氣始終會縈縈繚繞在參加夥伴的身旁,給予最大的支持與祝福。 107.5.23劉重佐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