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會出現行距或標點間距的錯位,敬請見諒。
🌿 【溫馨提醒】
本卷內容僅供教學與學習使用,若需轉載、節錄或引用,敬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並尊重智慧財產權。
作者:畢仙蓉老師 與 ChatGPT 共同整理
本篇整理的是本校國二共讀〈幽夢影〉選文之外,額外補充的十則常見考題內容,
提供給同學課後自學與複習使用。
這份講義用的是大家都能讀懂的白話翻譯。
不論你平常文言文強或弱,只要照著看、照著讀,
都可以掌握這十則的重點與精神。
(說明:以下白話翻譯與賞析,為本講義原創整理,非引用網路現成譯文。)
一、
【原文】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白話翻譯】
跟學問很多的朋友相處,好像在讀各種新奇的書;
跟有氣質、有品味的朋友相處,好像在讀名人的詩和文章;
跟嚴謹、自律的朋友相處,好像在讀聖人賢者寫的經書、傳記;
跟幽默愛開玩笑的朋友相處,好像在看有趣的小說故事。
【重點字詞解說】
‧淵博友:學問很豐富的朋友。
‧風雅友:有氣質、懂藝術、會欣賞美的朋友。
‧謹飭(ㄔˋ)友:做人做事很嚴謹、不隨便、很自律的朋友。
‧滑稽友:幽默風趣、會逗人笑的朋友。
‧經傳(ㄓㄨㄢˋ):經書、傳記,指聖賢留下的重要書。
‧傳(ㄔㄨㄢˊ)奇小說:情節特別、有趣的故事小說。
【簡要賞析】
不同個性的朋友,就像不同種類的書,可以讓你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交朋友不只是為了好玩,也是「在讀一本活的書」。
多和有學問、有品格的朋友來往,自己也會慢慢變好。
二、
【原文】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白話翻譯】
年輕人應該要有大人那樣穩重、成熟的看法;
年長的人也要保持像年輕人一樣開闊、熱情的心。
【重點字詞解說】
‧少年人:年輕人,約國中、高中這個年紀。
‧老成人:年紀較大、經驗較多的大人。
‧老成之識見:成熟、穩重的看法和判斷力。
‧襟懷:心胸、心境。
‧少年之襟懷:像少年一樣開朗、有熱情、不死板的心。
【簡要賞析】
年輕人不能只想玩,也要學會負責、想一想後果。
大人也不能只會說「以前都怎樣」,要保持學習和好奇心。
最理想的狀態:年輕但不衝動,年長但不僵硬。
三、
【原文】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白話翻譯】
年輕時讀書,好像從牆縫裡偷看月亮,只看到一小塊;
中年讀書,好像在院子裡看月亮,看得比較完整;
年老時讀書,好像站在高處欣賞月亮,看得最寬廣、最清楚。
這是因為人生經驗深淺不同,所以從讀書中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樣。
【重點字詞解說】
‧隙中窺月:從小縫隙中偷看月亮,比喻視野小、理解有限。
‧庭中望月:在院子裡看月亮,比喻視野變大。
‧臺上玩月:站在高臺上欣賞月亮,比喻看得最清楚、最全面。
‧閱歷:人生經驗。
‧淺深:多寡與深淺。
‧耳:而已、了。句末助詞,無義。
【簡要賞析】
同一本書,國二讀、二十歲讀、四十歲讀,感受會很不一樣。
不是年輕人笨,而是經驗還不夠多,所以看事情不夠全面。
現在多讀、多想,將來再回頭看,會有「原來如此」的更深體會。
四、
【原文】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
【白話翻譯】
要求自己時,要像秋天的空氣一樣清冷、嚴肅、認真;
對待別人時,要像春天一樣溫暖、柔和、讓人感到希望。
【重點字詞解說】
‧律己:約束自己、要求自己。
‧處世:和別人相處、在社會上做事的態度。
‧秋氣:秋天清冷、嚴肅的感覺,比喻嚴格、認真。
‧春氣:春天溫暖、萬物成長的氣氛,比喻溫和、親切。
【簡要賞析】
對自己:要「嚴以律己」,作業、考試、生活習慣不要一直放水。
對別人:要「寬以待人」,同學犯錯時先理解,再提醒。
一句話總結:對自己嚴格,對別人溫柔。
五、
【原文】
人非聖賢,安能無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止知其一,惡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白話翻譯】
人不是聖人,怎麼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呢?
‧有的人只知道一部分,卻擔心自己懂得不夠,會主動再去找答案、學更多,這是最好的。
‧有的人只知道一部分,要別人提醒了,才知道「原來還有別的說法」,這是第二等。
‧有的人只知道一部分,別人跟他說「還有別的看法喔」,他卻不太相信,這又更差。
‧有的人只知道一部分,聽到別人說「還有別的可能」,不但不聽,還討厭別人提出不同意見,這是最糟糕的。
【重點字詞解說】
‧人非聖賢:人不是聖人賢者,表示大家一定都有不懂的地方。
‧安能:怎麼能、怎麼可能。
‧只知其一:只知道事情的一部分。
‧惟:只
‧復:再、又
‧其二:另一部分、另一種說法或可能。
‧上也/次也/又其次也/下之下:由好到壞的一層一層排序。
‧始:才
‧惡:ㄨ ˋ 厭惡、討厭
‧斯:這、此
【簡要賞析】
這則在談「學習的態度」。
最好的學生: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還會主動去問、去查。
最糟的是:明明只懂一點點,卻以為自己全懂了,還討厭別人糾正他。
考不好不可怕,不肯承認自己有不足,才真正危險。
六、
【原文】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白話翻譯】
有時間可以讀書,是一種幸福;
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
有學問,還能寫書、寫文章,是一種幸福;
耳邊少聽到是非、流言,也是幸福;
有見多識廣,又願意說真話、會提醒你的朋友,更是一種幸福。
【重點字詞解說】
‧工夫:時間、空閒。
‧濟人:幫助別人。
‧著(ㄓㄨˋ)述:寫作、寫書、寫文章。
‧是非:流言、閒話、糾紛。
‧多聞:見多識廣、知道很多。
‧直諒之友:說話坦白,真心替你著想、肯提醒你的朋友。
【簡要賞析】
「福」不只是有錢、有東西買,而是心裡覺得踏實、安穩。
能安穩地上課、讀書,其實就是一種幸福。
要珍惜:讀書的時間、幫人的機會、肯對你說實話的好朋友。
七、
【原文】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白話翻譯】
好的文章,就像放在桌上的風景畫,讓人用眼睛和想像去旅行;
真正的山水風景,就像大地上寫出來的文章,等著人親自去讀、去走一走。
【重點字詞解說】
‧案頭:桌面。
‧山水:山川、河水,引申為自然風景。
‧案頭之山水:放在桌上的山水,比喻文章裡描寫出的風景。
‧地上之文章:大自然「寫出來」的文章,比喻真實的山水世界。
【簡要賞析】
閱讀好文章,就像在腦海裡看風景,幫助我們開眼界。
真正去旅行、看山看水,也像在讀「大自然寫的文章」。
多讀、多看,世界就不會只剩下教室和手機螢幕那一小塊。
八、
【原文】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癡,若行善則不可不癡。
【白話翻譯】
做一般的事,不要太苛刻、太嚴厲;
但是讀書這件事,對自己就要嚴格一點,不能太隨便。
做一般的事,不要太貪心;
但如果是買好書,多買一些也沒有關係。
做人一般不要太「癡」,不要傻傻地一直鑽牛角尖;
但在做好事這方面,倒是可以有點「癡」,不計較回報,願意一直做。
【重點字詞解說】
‧不宜刻(ㄎㄜˋ):不適合太苛刻。
‧刻:苛刻、太嚴、太不寬容。
‧不宜貪:不適合太貪心。
‧癡:有點傻傻地、一意孤行。
‧行善:做好事、幫助別人。
【簡要賞析】
作者不是要你變成只會讀書的人,而是教你分清楚哪裡該嚴格。
讀書要「刻」,是指不能草草看過,要讀到真的弄懂。
行善可以「癡」,是不必太計較得失,有能力就多付出。
九、
【原文】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白話翻譯】
真正會讀書的人,看什麼都像在讀書:
山川風景也是書,下棋、喝酒也像在讀書,花朵、月亮也像一本書。
真正會欣賞山水的人,看什麼都像在遊山玩水:
書和歷史像是另一種山水,詩和酒像山水,花和月亮也像山水。
【重點字詞解說】
‧善讀書者:很會讀書、會從讀書中得到很多的人。
‧無之而非書:沒有什麼不是書,比喻到處都能學習。
‧棋酒:下棋、喝酒,這裡泛指各種活動。
‧書史:書籍與歷史。
‧善游山水者:很會欣賞、體會風景的人。
【簡要賞析】
會學習的人,到處都能學;會欣賞的人,到處都有美。
不只是課本、考卷才叫學習,你跟同學互動、看影片、觀察身邊的事情,也都在「讀人生這本書」。
只要眼光一改變,世界就變大了。
十、
【原文】
胸藏邱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白話翻譯】
心裡裝著像山谷丘陵那樣寬廣的世界與想像力,即使住在城市裡,也好像在山林中一樣自在;
如果把心情和興致寄託在雲氣與晚霞那樣的大自然美景裡,即使身在這充滿煩惱的人間世界,也像在仙島一樣快活。
【重點字詞解說】
‧胸藏邱壑(ㄏㄨㄛˋ):心裡有山谷丘陵,比喻心胸寬廣、有大志、有想像力。
‧不異山林:跟山林沒有什麼不同。
‧興寄煙霞:把自己的興趣、情趣寄託在雲霧、晚霞等自然景色上。
‧閻(ㄧㄢˊ)浮:指人間世界。
‧蓬(ㄆㄥˊ)島:傳說中的仙山、仙人住的地方。
【簡要賞析】
真正決定你快不快樂的,不只是外在環境,更是你怎麼看世界。
功課再多、壓力再大,如果心裡有愛好、有目標,也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小小仙境。
把心養大一點,世界就不只是「考試地獄」,還會有你自己的山林與仙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