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108課綱建議選文的聲情到文意闡釋(一) / 畢仙蓉老師

2019/3/20畢仙蓉老師與台大師培中心歐陽宜璋老師及其學生合影


篇目:鹿港乘桴記(記敘)
原文翻譯參考宋澤萊老師於《戰線》貼文
感謝宋老師!
分享地點: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演講主題:108課綱建議選文的聲情到文意闡釋
講師:臺中市立惠文高中畢仙蓉老師
以下問題由歐陽宜璋老師事先寄給學生準備(課前預習)
感謝宜璋老師!
題目設計:畢仙蓉老師
1.     一般人回想過去榮耀時刻,或是快樂時光,心情是否都愉悅?如果正在回想的當下,是處於感傷的時刻,與處於愉悅的時刻相比,回憶過去時的心情,是否會有差別?是否也會影響說話時的音調?請以〈鹿港乘桴記〉為例,說明作者回憶鹿港繁盛時期的心情,以及聲情表達應如何拿捏。
2.「海天蒼蒼、海水茫茫」二句,為什麼不讀得壯闊些的感覺呢?聽來又是什麼感覺呢?試推想為什麼要這樣讀。
3.「海天蒼蒼、海水茫茫,去之五里,涸為鹽場, 萬瓦如甃、長隄如隍, 無懋遷、無利涉;望之黯然可傷者,今之 鹿港也。」這幾句的聲情,是否需要完全收斂「哀」的成分?請說明你的看法。
4.「昔之盛,固余所不見;而其未至於斯之衰也,尚為余少時所目睹。蓋鹿港扼南北之中,其海口去閩南之泉州, 僅隔一海峽而遙。閩南、浙、粵之貨,每由鹿港運輸而入;而臺北、臺南所需之貨,恆由鹿港輸出。 乃至臺灣土產之輸於閩、粵者,亦靡不以鹿港為中樞。」是否感受到朗讀者於此節奏加快?請推想這麼做的理由。除了節奏加快,是否聽出聲情與前幾句的差異?這麼做,是否恰當?請說明你的看法。
5.「蓋藏既富,絃誦興焉; 故黌序之士相望於道, 而春秋試之貢於京師、注名仕籍者, 歲有其人,非猶夫以學校聚奴隸者也。而是時鹿港通海之水已淺可涉矣,海艟之來,止泊於沖西內津;之所謂「鹿港飛帆」者,已不概見矣。綑載之往來, 皆以竹筏運赴大艑矣。然是時之竹筏, 猶千百數也;衣食於其中者,尚數百家也。迄於今版圖既易,海關之吏猛於虎豹,華貨之不來者有之矣。」與第一段「海天蒼蒼、海水茫茫……望之黯然可傷者,今之 鹿港也。」同樣是感慨「今非昔比」,在速度與聲情表達方面,有何差異?那樣的詮釋是否恰當?請說明你的看法。
6.「洎乎火車之路全通, 外貨之來由南北而入,不復由鹿港而出矣;重以關稅之苛、關吏之酷, 牟販之夫多至破家,而閩貨之不能由南北來者,亦復不敢由鹿港來也。」此處聲情變化是:由慢漸快,至「亦復不敢由鹿港來也。」又漸慢且加重語氣。可知如此變化的原因?請依據文意,說明你的判斷。
7.「鹽田之築,肇自近年。日本官吏, 固云欲以阜鹿民也; 而其究竟,則實民間之輸巨貲以供官府之收厚利而已。且因是而阻水不行,山潦之來,鹿港人家半入洪浸;屋廬之日就頹毀,人民之日即離散,有由然矣。」此處聲情變化是:慢(「鹽田之築,肇自近年。」)轉快(「日本官吏, 固云欲以阜鹿民也;而其究竟,則實民間之輸巨貲以供官府之收厚利而已。且因是而阻水不行,山潦之來,鹿港人家半入洪浸」)再轉慢(「屋廬之日就頹毀,人民之日即離散,有由然矣。」)請細聽其聲情變化,並依據文意分析其聲情詮釋是否恰當。
8.「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漾碧綠如琉璃。夕陽欲下,月鉤初上; 水鳥不飛,篙工撐棹。」看來也是一片美景,為什麼不呈現愉悅的聲情?
9.「望街尾一隅而至安平鎮,則割臺後之飛甍鱗次數百家燬於丙申兵火者,今猶瓦礫成邱,荒涼慘目也。」既然說:「荒涼慘目也。」為什麼聲情裡透露「憤」的成分比「哀」多?
10.「屈指盛時所號萬家邑者,今裁三千家而已:可勝慨哉!」朗讀者於「可勝慨哉!」流露的聲情,不僅是感慨,還帶點「哀」的成分。如此詮釋是否恰當?請說明你的看法。

我為什麼這樣朗讀〈鹿港乘桴記〉/畢仙蓉
    讀洪繻〈鹿港乘桴記〉前,先讀他的〈澎湖失守紀事〉。在他勇敢指責朝廷昏聵無能時,我讀到沉痛與悲憤、慷慨與激昂。因此,我想洪繻這位被譽為「抱樸守貞,儼然有古大師之風」的文人,骨子裡必有他對土地深情的一面。一旦我朗讀〈鹿港乘桴記〉,鹿港就不僅是一個被記載的地名。洪繻乘桴於鹿港,也不是一般遊客賞玩的心境。以下列舉幾段說明我為什麼那樣朗讀:
    「樓閣萬家,街衢對峙,有亭翼然。亙二、三里, 直如弦、平如砥,暑行不汗身、 雨行不濡履。一水通津,出海之涘, 估帆葉葉,潮汐下上,去來如龍, 貨舶相望;而店前可以驅車、店後可以繫榜者,昔之鹿港也。」
     我為什麼在文章開頭即以一種近於激昂的語調來讀?為什麼不更激昂一些?為什麼不平和(音調調降)一些?這些都是教學上可以供學生討論的地方。學生討論後,再看以下我那樣詮釋的理由:
     作者懷想滿清時代的鹿港,其貿易何等繁盛。身為清朝遺民,眷戀故國,何罪之有?無罪!何不坦蕩表示對以往的深情?
    「人煙猶是,而蕭條矣;邑里猶是,而泬寥矣。海天蒼蒼、海水茫茫,去之五里,涸為鹽場,萬瓦如甃、長隄如隍,無懋遷、無利涉;望之黯然可傷者,今之鹿港也。」
    〈鹿港乘桴記〉以清治與日治時期的鹿港對比,很難排除作者的忠貞思想。如果朗讀者將自己化身為洪繻,在敘述鹿港變遷的同時,自然傳達自己對國家的眷戀,以及身受異國統治的無奈,何罪之有?無罪!凡愛國、愛鄉、愛土地者,皆應該感受擁有這種真實無偽的情感是值得驕傲,也不需隱藏的事。說到這裡,真希望每位朗讀者能忠實詮釋作者的情感,不要夾雜任何對作者或作品的好惡成見。如此,才真能感受文人的情思,也才有資格成為作品的代言人。
    「望街尾一隅而至安平鎮,則割臺後之飛甍鱗次數百家燬於丙申兵火者,今猶瓦礫成邱,荒涼慘目也。猶幸市況凋零,為當道所不齒;不至於市區改正,破裂闤闠、驅逐人家以為通衢也。然而再經數年,則不可知之矣。滄桑時之可怖心,類如此也。游興已終,舍桴而步,遠近燈火明滅;屈指盛時所號萬家邑者,今裁三千家而已:可勝慨哉!」
    割臺,是清廷昏庸,還是日本橫暴?作者不需表態,眼前鹿港的改變是他見到的事實。事實很難不牽動人心,在當時仍要生活下去,仍要目睹時代改變後的一些遺憾,沉痛與無奈自是難免,但要表現得多沉痛、多無奈?朗讀者()仍有一點保留;不過多的情感,是因為我還想讀出一點作者身居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那股「不妥協、不合作」的性格。唯恐多用了一點情感便顯濫情,便少了一點個性。讀平淡一點呢?那就更不是能體會民生疾苦的洪繻了。
鹿港乘桴記   洪繻
樓閣萬家,街衢對峙,有亭翼然。亙二、三里, 直如弦、平如砥,暑行不汗身、 雨行不濡履。 一水通津,出海之涘, 估帆葉葉,潮汐下上,去來如龍, 貨舶相望;而店前可以驅車、店後可以繫榜者,昔之鹿港也。 人煙猶是,而蕭條矣;邑里猶是,而泬寥矣。 海天蒼蒼、海水茫茫,去之五里,涸為鹽場, 萬瓦如甃、長隄如隍, 無懋遷、無利涉;望之黯然可傷者,今之 鹿港也。
昔之盛,固余所不見;而其未至於斯之衰也,尚為余少時所目睹。蓋鹿港扼南北之中,其海口去閩南之泉州, 僅隔一海峽而遙。閩南、浙、粵之貨,每由鹿港運輸而入;而臺北、臺南所需之貨,恆由鹿港輸出。 乃至臺灣土產之輸於閩、粵者,亦靡不以鹿港為中樞。 蓋藏既富,絃誦興焉; 故黌序之士相望於道, 而春秋試之貢於京師、注名仕籍者, 歲有其人,非猶夫以學校聚奴隸者也。而是時鹿港通海之水已淺可涉矣,海艟之來,止泊於沖西內津;之所謂「鹿港飛帆」者,已不概見矣。綑載之往來, 皆以竹筏運赴大艑矣。然是時之竹筏, 猶千百數也;衣食於其中者,尚數百家也。迄於今版圖既易,海關之吏猛於虎豹,華貨之不來者有之矣。 洎乎火車之路全通, 外貨之來由南北而入,不復由鹿港而出矣;重以關稅之苛、關吏之酷, 牟販之夫多至破家,而閩貨之不能由南北來者,亦復不敢由鹿港來也。
鹽田之築,肇自近年。日本官吏, 固云欲以阜鹿民也; 而其究竟,則實民間之輸巨貲以供官府之收厚利而已。且因是而阻水不行,山潦之來,鹿港人家半入洪浸;屋廬之日就頹毀,人民之日即離散,有由然矣。
余往年攜友乘桴游於海濱,是時新鹽田未興築、舊鹽田猶未竣工; 余亦無心至於隄下,臨海徘徊,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漾碧綠如琉璃。夕陽欲下,月鉤初上; 水鳥不飛,篙工撐棹。 向新溝迤邐而行,則密邇鹿港之舊津,向時估帆所出入者, 時已淤為沙灘,為居民鋤作菜圃矣。沿新溝而南至於大橋頭, 則已挈鹿港之首尾而全觀之矣。 望街尾一隅而至安平鎮,則割臺後之飛甍鱗次數百家燬於丙申兵火者,今猶瓦礫成邱,荒涼慘目也。猶幸市況凋零,為當道所不齒;不至於市區改正,破裂闤闠、驅逐人家以為通衢也。然而再經數年,則不可知之矣。滄桑時之可怖心,類如此也。游興已終,舍桴而步,遠近燈火明滅;屈指盛時所號萬家邑者,今裁三千家而已:可勝慨哉!

臉書發文
畢仙蓉──和歐陽宜璋
愛因斯坦說:「夢想,因人而實現。」
我想:
這人,不應僅是擁有那夢想的人,更是那人背後的推手。
謝謝您——親愛的宜璋老師!
走入台大分享我以朗讀分析文本(文言文)的方式,
確實是我很久以前即有的夢想,
但始終覺得自己這個夢做得太大、太不切實際。
謝謝您想到我並極力肯定我、給我十足力量!
我鮮少公開說哪位人物是我的偶像,
您確實是我仰慕許久,且難望其項背的人物。
今日親眼目睹偶像風采,如沐春風;
再看到您台大師培班的學生
個個知書達禮、應對進退得宜,更令我感動您的教育成功。
相信他們以後也都會以您為典範——
成為學識豐富、熱心教育的良師。
我也要像我的偶像您看齊😍😍😍
如果人因夢想而不凡
那麼夢想的推手更不凡🥰🥰🥰
與歐陽宜璋老師於台大文學院前合影

與歐陽宜璋老師於傅鐘前合影
(當時鐘聲正敲響--21下)

與台大師培中心兩位學生合影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