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課堂自學的必要與引導/畢仙蓉


      近年特別體會教學必須給學生兩項終生學習的能力:一是思辨力,一是自學力。有了思辨力,在光怪陸離的社會,較不擔心迷失乃至沉淪;有了自學力,才可能為自己遭遇的問題找到較可靠的解決方法。
      思辨力,是一種反芻能力,可將所學透過思考理解的過程,理出頭緒並清楚而深刻。
      我跟學生說:「永遠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一位老師說的話,即使是面對所謂的『專家』也一樣。」人終其一生一定要有自學的精神,才可為問題找到較可靠的答案。」會這麼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情緒,老師,甚至專家也一樣。情緒一來,說的話便會夾雜個人主觀意識,更不能成為適切的準則。每個人也都可能有偏好,這偏好伴隨情緒,很容易左右無知的心靈。此外,人有記憶不足或錯亂的可能,說的話就有待商榷。
       養成學生思辨與自學能力的方法,過去於《試在畢得》已分享多次。今日重提,是因為有更好的方法。為了教育,不忍藏私。當然,若說我「畢帚自珍」也無妨,反正過去感受我熱忱者,自能聽之、信之。
       為什麼「自學」不在家就好,而要在課堂呢?「課堂自學的必要」並未否定在家自學,而是希望透過課堂,教學生「隨時隨地都要有自學精神」。你我都知道許多學習,一旦被老師視為「必學」,學生也多半能聽之、信之。過去我提供【備課用書】的講義給學生,並要求他們依據我提出的問題尋找線索,繼而發表。也在作「閱讀理解訓練」時,安排小組討論的時間,繼而抽問。這些方法,目前仍然使用,但更環保節省影印講義的紙張)也能使學生有更接近自學的精神──即是上網查詢資料並解決問題。作法如下:
壹、文本
一、             【備課用書】講義電子檔寄給每位學生。
二、             設計一課問題寄給每位學生並提醒可從【備課用書】講義尋找線索。
三、             要求學生將尋得的答案謄寫至課本,透過謄寫增強記憶。
四、             提醒學生於下一堂課先上臺再接受老師抽問(問題即二、提問)並要求只能攜帶課本上臺(可以參考上一堂課紀錄於課本的答案,但須在教師提出每一問題之後的五秒內開口作答)。有關鍵詞語可依據的問題,在說出答案之前或之後,必須依據關鍵詞語說明
五、             回答問題不可說錯任何字音(故先提醒學生遇有沒把握的字音必須至《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版》搜尋)
貳、應用練習與習作
一、要求學生上網搜尋自己沒把握的形音義(含句子以及閱讀測驗文意)
二、提醒學生將於下一堂課接受教師抽問。回答時,可以參考自己紀錄的答案。
叁、試題檢討
一、教師先批改前一堂課測驗的閱讀理解題之線索畫記。
二、發回批改後的試卷並要求學生利用電腦查詢自己的問題。
三、教師先提出幾題學生必答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電腦查詢。再提醒學生:「除上述必須先解決的問題之外,請再利用課堂剩餘時間,查詢其他自己一知半解或完全不解的問題。若搜尋不到的可跟老師討論。」
肆、閱讀與思考
一、請參考<從國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感悟力與表達力>
二、<文言文閱讀訓練I
三、 <文言文閱讀訓練Ⅱ>
四、<文言文閱讀訓練III
五、<從一首詩的分段——訓練寫作力與閱讀力>
六、以串聯線索的方式讀懂一首詩

 七、其他
更多內容請見《試在畢得》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